首页 理论教育 山西地方立法-小切口 有特色

山西地方立法-小切口 有特色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大农业产业链后端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电商销售等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综合效益。持续推进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各市把决定明确的“四大主要任务、三大特色产业、两个就业渠道”,进行了大量的细化量化和补充工作,陆续完成了禁牧休牧轮牧、小杂粮产业发展等立法工作,出台了“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新的五年规划。山西小杂粮、大同黄花、右玉沙棘、浑源黄芪等成为畅销全国的名优特色产品。

山西地方立法-小切口 有特色

总结“一个战场”同时打赢“两个攻坚战”的经验做法,启示我们吕梁山区脱贫攻坚胜利后,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做强与生态保护和修复相关联、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增强老区发展后劲。

坚持走好有机旱作农业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山西少雨缺水,保护生态,节水发展,是农业的必由之路。要坚持有机旱作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品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吕梁山区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三要素”,即坚持有机杂粮的方向、培育和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推广艺机一体化农业技术。同时规定吕梁山区内县级政府应当对适宜耕种的农田坡度以下的缓坡耕地、破碎耕地、作业通道进行连片整治,达到大中型农业机械耕作和规模经营条件。加大农业产业链后端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电商销售等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综合效益。

持续推进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吕梁山区贫困村实现了光伏扶贫全覆盖,光伏发电“照亮”了老区群众脱贫路。适应光伏扶贫工作重点由建设转入管理,决定明确省政府应当加大对吕梁山区光伏发电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并网发电;省级切块扶贫资金、其他涉农资金,可整合用于光伏扶贫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市县政府应当制定光伏扶贫收益管理办法,包括已建成集中扶贫电站和户用电站的收益分配管理。

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吕梁山区作为革命老区、沿黄地区,红色文化和黄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吕梁精神和黄河之魂在这里共同激荡。在乡村振兴中打好文化旅游牌,是老区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选项。决定明确市县政府应当坚持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有效保护与科学利用相结合,大力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强对吕梁精神的挖掘,开展红色遗址文化内涵、历史价值的研究,将其保护和利用纳入旅游发展规划,发展红色旅游

深度挖掘“一个战场”同时打赢“两个攻坚战”的创新创造,启示我们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老区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来实现,把已有的就业增收渠道稳定住拓展开,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助力走好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之路。

规范巩固合作社造林模式。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是吕梁山区干部群众创造的脱贫模式,农民在山区增绿中实现增收,2020年全省造林合作社达到3378个,吸纳贫困户7.03万人,年人均增收8200余元。决定鼓励绿化工程施工企业、造林大户、技术人员依法成立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并对合作社的规模、贫困人口占比、贫困社员收入占比等作出规定;鼓励合作社采取造林、管护、经营一体化模式承担涉林项目,通过流转经营林地、退耕还林地、特色经济林地、集体林地组建多种类型的经济合作组织;规定县级政府应当健全合作社扶贫增收长效机制,采取购买式造林、议标的方式,支持合作社参与造林绿化工程。

提升“吕梁山护工”品牌。2016年山西启动实施“山西护工”培训就业计划 (14) ,引导贫困劳动力外岀就业脱贫,培育了“吕梁山护工”品牌。决定明确省政府应当加大“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支持力度,加强对外沟通协调,开拓护工用工市场,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打造“专业培训、优质服务、诚信勤劳”的“吕梁山护工”等区域公用品牌;县级政府应当统筹上级补助和本级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实施“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计划。

决定出台后,召开宣传贯彻会议,要求吕梁山区各市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下去,不断取得实效”的要求落实落细。各市把决定明确的“四大主要任务、三大特色产业、两个就业渠道”,进行了大量的细化量化和补充工作,陆续完成了禁牧休牧轮牧、小杂粮产业发展等立法工作,出台了“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新的五年规划。总结决定实施两年的情况,我们启动了制定吕梁山保护条例的前期论证工作。(www.xing528.com)

(关于加强吕梁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相关条款见附件20第192页)

省内功能区立法的尝试

——为什么要为雁门关农牧交错带“量身立法”

根据山西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省委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山西的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布局等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我们按照省委要求,积极探索功能区立法,引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制定促进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发展条例就是其中的一次尝试。

山西南北狭长,纵跨6个纬度,以雁门关为界,北部的大同、朔州等地属于高寒冷凉区,自古以来延续着以牧为主、牧农结合的生产方式。进入新世纪,为了克服一个时期以来因解决吃饭问题而造成的草原退化、农牧业结构失衡问题,山西作出了建设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决策,逐步还原了雁门关区域作为畜牧生态区的功能。2016年,雁门关区域被农业部纳入国家北方农牧交错带,开始了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交错带以大同、朔州为主,涉及太原、忻州、吕梁,共5市37县(市、区),国土总面积6.35万平方公里。这些市县按照国家要求,加大生态修复,优化农牧结构,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牧则牧,走上了绿色发展、融合发展的路子。截至2020年底,全区生态治理面积达到402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及严重沙化地基本实现“应退尽退”,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9%,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202万亩,粮经饲比例达到501931,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经营性收入来自畜牧业和饲草产业的比重超过50%。山西小杂粮、大同黄花、右玉沙棘浑源黄芪等成为畅销全国的名优特色产品。

交错带内的右玉县,在解放之初,全县仅有残次林8000亩,林木绿化率不足0.3%,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经过右玉人民70多年坚持不懈造林治沙,如今全县有林面积近170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56%,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孕育铸就了宝贵的右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右玉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大力学习和弘扬。”

为了巩固成功做法,弘扬右玉精神,持续推进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本届常委会履职之初就把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立法作为山西首件功能区立法,发挥人大主导作用,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做好起草工作。这是我国第一件规范农牧交错带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农业部高度重视,给予了有力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