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在历经十年的课程改革与探索后,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稿。修订稿开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短短几百字的前言中13次提到了“语言文字运用”(下文简称“语用”),“运用”一词在课程标准里出现达48次之多。可见,“语用”思想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着清晰而明朗的体现,并且将其作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重点所在。
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可涵盖两个层面——“理解”和“表达”,也就是说语文课程是要培养儿童运用汉语这个工具理解他人思想、表达自己思想的言语能力。再具体一点就是——“培养儿童听说读写思的能力”,这其中包括两个通过思维活动相互联系的过程:
如图所示,两个过程分别是:①表达——说、写的过程;②理解——听、读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通过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帮助学生在言语活动中掌握语言体系,也就是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又学会将这些语言知识运用于言语活动,提高听说读写思的能力。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还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无疑也是强调了“语用”教学的本质,即“语用”教学不仅在于对语言要素即语言知识的教学上,更在于语言功能即语言交际的教学上。重点是通过课程学习“言语经验”和“语用方法”,而不是学习或得到“语言知识”。根本目标是培养能“使用语言”“会用这种语言讲话、写文章”的人,而不仅是“懂得语言”“谈论语言”。
课程标准所着眼的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不是浅层次的“工具论”,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www.xing528.com)
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对学生的语文发展有更高层次和更全面的期待,这种要求虽然与语用学的基本观点最初的出发点不同,但是有些观点不谋而合。如在课程标准“前言”和“课程基本理念”部分,“人”——学生的发展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课程理念部分的第一条。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21世纪的语文课程提出的更高要求。而这样的指向,从理论层面来看,已经明显超越了语义学的范畴进入语用学的领域。
首先,它把学生看成语文教学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它看到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第一位的能动作用,这与语用学把语言使用者看成语境中最能动的因素是一致的。其次,它不以知识限制学生的发展,而是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精选基础的知识,把知识和人的生活体验、心理状况结合起来,它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不只是听讲、做笔记,而必须与教师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与语用学的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倡导的理念是一致的。作为语文的核心知识——语言,它不是一种独立于语言使用者之外的知识,而是作用于语言使用者心理、行为和社会关系的知识,它是一种在使用过程动态建构的知识,促使语言不断建构的是语言使用者的终身发展,语言建构的也是语言使用者的终身发展。因此,去掉那些“繁、难、偏、旧”的知识是理所当然的,自主学习语言也是必然选择。最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理念,经由语用学的诠释与建构一目了然,即在语用中——也就是在具体语境中建构了人与人(主要是师生)、人(主要是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互利,使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工具性与人文性,自然地、深层地统一起来。
利用语用学相关行为理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建立起教学内容与教学主体、社会发展之间的人文性联系。我们把语文教学中的言语,无论课文,还是师生对话,都看作由语言使用者——学生和教师直接参与的言语,师生尤其是学生是语境的构成者,师生尤其是学生是语境的最大变量,语文教学中所有的语言都是师生“使用中的和行为中的语言”;我们充分利用师生尤其是学生在语境中的作用,通过师生“使用中的和行为中的语言”,增长语言知识,增强语言能力,改善师生尤其是学生的行为,美化师生尤其是学生的心灵,提高师生尤其是学生的素养,参与和建构社会。学生和教师“使用中的和行为中的语言”是教学内容和语文教学主体、社会环境之间深层联系的节点,通过它,我们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心灵与行动之间、个体和社会之间、语言学习与社会建构之间建立起了有机的联系。
概括来说,利用语用学的概念,我们进入了使用中的和行为中的语言的领域;我们把语言看作在人类与人类、人类与世界、心灵与事物之间的中介。它们可以转换信息、交流经验,产生一种反应等。也就是说,可以组织起人类的整个生活的和实践的功能。
经此梳理,我们不难发现,语用学给了我们认知语文教学中最根本的内部规律以崭新的视角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经由语用学,我们可以使新课程系统中的语文教学进入“使用中的和行为中的语言”,进入前后关联的语境中去。我们由使用中的、行为中的、前后关联的言语开始,动态地建构一个整合语文教学本体、本质、基本规律,以促成具体语境中的教学主体、学科和社会共同发展的语文教学平台,使语文教学自觉进入语用型语文教学,也就是新课程语文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