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中说:“作文教学应当和阅读教学联系起来。把课文讲好,使学生学习每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语言怎样运用的,这就是很好的作文指导。不要把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看成两回事。”
存在的问题:选编的课文与习作内容脱节。
第八单元的专题是“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这一单元习作内容是这样的: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这次习作,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在故事里,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
本单元的选文主要突出了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想象丰富、奇特生动的特点。但是,《西门豹》是一则人物传记,是以写实的手法写的。这篇史传性的故事与另几篇关于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感受想象的丰富和奇特为主旨的课文编排在一起就显得不协调,与习作内容脱节。
策略:避轻就重,借鉴主流课文临其意。
借鉴,就是以一种以课文为范文的习作训练,它是逐步摆脱模仿痕迹而向创造过渡的桥梁。但借鉴不等于模仿,至少不能像模仿那样“笨”,它更多的是吸取范文的某些长处而自出心裁,因为借鉴比模仿表现出习作者更多的个性。这样写成的文章,就实现了韩愈说的“临其意”。
这一单元的习作训练力求避开“感受人物品质,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而要着重突出“想象丰富,奇特生动”的特点。(www.xing528.com)
案例:我会变
“让学生编一个故事,在故事里,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对学生的思维没有一点束缚,是不是表示学生的习作就能做到“想象丰富,奇特生动”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教学过程中,着重突出课文可以借鉴表达的内容——故事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表借鉴达的形式——借助想象拟人化的表达。然后由课内到课外,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经过消化后能临其意并写出想象的奇特生动的个性。
第一步:借鉴表达的内容——故事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在于奇特的想象。这几篇课文的想象奇特之处就在于凡人牛郎和仙女织女可以产生又欢又悲的故事,就在于女娲有神通广大的本领,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就在于夸父远远高于人类能力的体质特征,为人类谋求幸福的精神,不怕重重困难的顽强意志。经过对本单元表达内容的想象奇特之处的梳理,为学生习作中表达内容的选择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学生就不会漫无目的,无从下手。
第二步:借鉴表达的形式——借助想象拟人化的夸张的表达。在本单元几篇课文中,仙女可以有人一样的语言、心理、动作;女娲可以用五彩石补天;夸父口渴了,顷刻间喝光了黄河、渭河里的水。经过点拨,学生明白,奇特的想象内容还需要配有奇特的表达形式,才能体现故事想象丰富、奇特生动的特点,为学生习作表达起很好的借鉴作用。
第三步:启迪思维,写出个性。你最想做什么事?你想要有哪些本领?这件事中会出现哪些人物?也许你在做这件事时会遇到哪些困难?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解决的?因为有了对课文的梳理,学生的习作就能“临其意”,实现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