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视编辑实训:探讨节奏的产生和作用

影视编辑实训:探讨节奏的产生和作用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节奏并不限于一成不变有规律的运动,生活中突然而来的刺激,必定使人们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但是,节奏的复杂并不意味着不可控。无论是快节奏还是慢节奏,都应起到使屏幕形象与观众心理情绪同化的作用。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要很好地考虑观众的心理情绪需求,以此作为安排节奏、控制变化幅度与强度的依据。

影视编辑实训:探讨节奏的产生和作用

1. 节奏的产生

节奏是运动的产物,是生命本身的现象。宇宙万物都充满了节奏,星空的运转,四季的更替,大海的波涛,山峦起伏,河川蜿蜒,羊肠小道,房舍鳞次栉比,街道人流川息,人的步伐,时钟的摆动,等等,这一切无不以波状起伏的运动变化带给人们节奏的感受。节奏源于运动,源于变化,早在我国古代的《礼记·乐记》中就解释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

运动变化作用于人的身心,使人去适应新的变化,身心感受的起伏变化便是人们对于节奏的感受。艺术适应了人们身心感受的特点,以各种形式的变化创造了节奏:音符强弱长短的交替创造了音乐艺术的节奏;线条的疏密聚散、色彩的冷暖深浅造就了造型艺术的节奏;结构的高低起伏、方圆曲直形成了建筑艺术的节奏;文字的简丰、内容的张弛构成了文学艺术的节奏。

可见,尽管形成节奏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每一种节奏都离不开两种要素:一是时间因素,即运动过程;二是变化因素,即可比成分的交替更迭。

影视节奏也同样如此。影视节奏通过各种视听元素的可比成分的更迭,最终“体现为连续而有间歇的运动”(《电影艺术词典》第196页)。这些构成节奏的视听元素包括:内容发展、人物心理变化、影像造型、色彩对比、镜头运动长度与速度的变化、镜头组接与转换、语言音响的强弱、动作力度等。也就是说,影视的节奏既体现在时间流程里,又表现在空间的运动形态上;既依附于活动的影像中,又渗透在变化的声音里。

值得注意的是,节奏并不限于一成不变有规律的运动,生活中突然而来的刺激,必定使人们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人不可能总是处于非常平稳的节奏状态中,这样会感到单调沉闷;但也不可能总是处于节奏强烈的紧张状态中,这样也会导致疲劳,需要松弛与休息。可见,沉静是一种节奏,紧张也是一种节奏,由沉静转为紧张再转为沉静,这是节奏的更替和人们身心感受的需要。生活中复杂的节奏体验是艺术中节奏变化的依据。

总之,艺术适应了人们身心感受变化的特点,以可控的方式创造了节奏,强化了人们对于节奏的审美感受。人们从客观景物和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了节奏的美,艺术应该提炼并丰富人们对于节奏美的需要。正如郭沫若所说:“做艺术家的人就要在一切死的东西里看出生命来,在一切平板的东西里面看出节奏来。”

与其他艺术表现相比,影视在节奏表现上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它可以把在自由的时空中运动着的活动影像直接诉诸人们的视觉,使人们直接感受到运动的速度和强度。这样就更有利于节奏的表现,也更有利于观众感受到节奏的存在。(www.xing528.com)

2. 节奏的作用点:观众的心理情绪

朱光潜曾经在《文艺心理学》一书中,以音乐为例,评说节奏的作用:“音乐的节奏就是长短宏纤急缓相继承的关系,这些关系时时变化,听者所费的心力和所用的心的活动也随之变化。因此,听者心中自发生一种节奏,与音乐的节奏相平行,听一曲高而缓的调子,心力也随之做一种高而缓的活动;听一曲低而急的调子,心力也随之做一种低而急的活动,这种高而缓或低而急的心力活动常常蔓延浸润,使全部心境和它同调共鸣。高而缓的节奏容易引起欢欣鼓舞的心情,低而急的节奏容易引起抑郁凄恻的心情。”

影视中的节奏同样又如音乐作用于观众的心理情绪。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对人的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心里的感受会随之增强,这是从视听感受到心理感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人们情绪变化时,会产生一种新鲜感使人在心理上受到震惊感染,而当人们处在一种延续的情绪状况时,逐渐会产生一种制约力,这种制约力将抵消新鲜感。

节奏在这种状况下起了一种心理调节器的作用,它通过对运动世界快慢缓急变化的反映,不断破坏人们固有的心理程序,促使心理活动的增加,不断使人保持新鲜感,这种生理现象构成了节奏的物质因素。

屏幕形象将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加以集中强调,通过可视、可听的各类因素的变化作用于人们的身心。影视导演、编辑就是通过对情节发展、影像造型、镜头组接与转换、光影色彩、语言音响等这些元素变化强度、幅度的控制,来使观众产生激动情绪或者平息激动;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各类因素变化的幅度,电视作品就会产生因缺少变化而导致节奏拖沓使人厌烦,或者由于变化过于频繁而令人不适。当然,由于多重因素影响,影视节奏的表现效果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来说,采用交替快切,往往可以表现紧张的气氛,但是,有时紧张的节奏却可以是慢速的,“卡着脖子的剪辑”就是这样。在产生矛盾的紧要关头,却故意穿插其他场景,以延长紧张与悬念,使叙述速度放慢;有时轻松的节奏却是快速的,人们也常用快速切换来表现愉快。

但是,节奏的复杂并不意味着不可控。因为任何节奏的效果都必定作用于观众的心理情绪,所以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节奏的安排都应当以吸引人们的兴趣、引发人们的感情同步振动为目的。无论是快节奏还是慢节奏,都应起到使屏幕形象与观众心理情绪同化的作用。

总之,观众心理情绪既是节奏的作用点,也是编辑控制节奏的出发点。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要很好地考虑观众的心理情绪需求,以此作为安排节奏、控制变化幅度与强度的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