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纸上剪辑之后就可以开始粗剪了。粗剪相当于我们写作时的草稿,它是根据剪辑内容的顺序(如分镜头脚本)对原始素材进行选择,并按照剪辑提纲设计的顺序进行松散排列。每个镜头都会留得稍长一些,一时难以决定取舍的镜头尽量留用,因此粗剪片的片长要长于作品的实际片长。粗剪的目的是用视听语言的表达方式完成一个节目的框架形态,看它是否像预先设计的那样能完整地传达节目的主旨,同时为下一步修改、精剪提供母版。
当粗剪的样片出来后,我们首先可以从时间长度上去认识它,以便于我们从节目许可的长度(电视台栏目化的播出方式对时间长度的要求很高)出发,对各段落的长度进行更加精确的安排。
在审视粗剪结果时,我们最好能对照纸上剪辑的文字记录,把新的想法和存疑的地方随时标在纸质剪辑记录上。
任何有疑问的地方都不要轻易放过,要设法找出其中的原因:是不是这个地方提供的信息量不够饱满?或者重复了别处已经传递过的信息,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递进,以至于不能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要记住剪辑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部的修改调整都有可能影响整体的均衡。(www.xing528.com)
必须反复审视和斟酌的是,影像中所呈现的事物表现与所要揭示的主题之间是否存在着一种有机的联系?
当然也有特殊的情况,美国纪录片大师怀斯特(《医院》的编导)的剪辑方法是,先完成段落动作的剪辑,然后再考虑各段落之间的结构。“我把每一个段落看作一个个孤岛,然后按照内在的联系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群岛式的段落群。这时,我要做的就是找出段落群之间的联系,将它们组合成影片,我的剪辑速度也加快了,这个过程一般只需要两三天时间,但这绝对是在对单个段落进行了五六个月的剪辑之后才能做到的。”[3]而澳大利亚纪录片工作者罗伯特·康纳利和罗宾·安德森[4]的剪辑工作一般都是从他们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开始的,在对这个段落的处理中去发现问题,进一步寻找影片的架构的可能。
在对粗剪的结果进行反复审视后,对第一次的纸上剪辑进行结构上的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