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给孩子的另类科普:灯塔水母的奇迹

给孩子的另类科普:灯塔水母的奇迹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3先生”说,一般水母会先从毛茸茸的受精卵长成幼虫,再由幼虫蜕变为水螅,水螅生长为成熟的水母,水母奉献出精子和卵子后死去,而这种灯塔水母竟然返老还童,跳过死亡的步骤,回到了自己的童年。1988年夏天,20多岁的他和女友在意大利波托菲诺悬崖之间的碧蓝海水中潜水,在海底翻找并收集到了灯塔水母。

给孩子的另类科普:灯塔水母的奇迹

海面上漂来一堆白花花的东西,缠着海藻,陷在海水的泡沫中,停下。起初星星以为它们是最普通的蛤,还可能混着一些螺和蚬,总之是来自海洋的食物。她撩起裤管,兜起衣角,踩着粗糙的沙砾,打算将这些不明生死的东西带走。

她用衣角围起衣兜,将那只湿漉漉的圆蛤装了进去,外壳上分布着灰褐色的斑块。

“啊,你不能这么做,这可不是普通的蛤。”星星不知道说这话的男士是从哪儿钻出来的。说话者个子不太高,留着络腮胡子,头发是深棕色的。

“那这是什么?”她问道。

“有没有听说过大洋海神[1]?”他将圆蛤接了过去,平放在掌心,温热地抚摩起来。

“从来没听过。”

“我去过巴利阿里群岛,那种草就长在那儿,它们可以活上十万岁。”

“那这个光溜溜的贝壳又是什么?”星星有点儿困惑。

“它是1499年出生的,2006年死了,我以为它从北半球漂到了别的地方,没想到流浪到这里。”男人反复在手心翻看的半圆就像半个月亮。

“那它活了……507年?”星星盘算了一下。

“作为贝壳类的生物来说,真的很久了,比最老的哺乳动物还要久得多。在通向永生的赛道上,人类可跑不过这些小东西,我们还得通过这些海洋邻居,解开长寿的谜语。”他蹑手蹑脚地将圆蛤[2]包好,放到裤兜里。

这位蓄着络腮胡的先生[3]说他住在203房间。很多年前,他还是一名海洋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有一天,他在意大利西北海岸的浅水域发现了一只直径只有四五毫米的钟形水母。在浅水中,它透明的伞形身体并不耀眼,只有一些丝状的触手和略带红色、形如灯塔的性腺比较醒目。(www.xing528.com)

他将这种从未见过的水母放进了一只装有海水的容器中。原本的想法是将它放进冰箱冷冻后做成标本的,但两天过后,他发现这只水母离奇地失踪了。准确地说,它变回了水螅。

“这是不可思议的,但我得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水螅。”“203先生”说,一般水母会先从毛茸茸的受精卵长成幼虫,再由幼虫蜕变为水螅,水螅生长为成熟的水母,水母奉献出精子和卵子后死去,而这种灯塔水母竟然返老还童,跳过死亡的步骤,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那它还会死吗?”星星问道。

灯塔水母

“我们发现缺乏食物、极低的温度,或者是谁造成了它的机械破坏,都可以触发它逆向发育,它自己转化成了胞囊,跟水滴似的,接着再次长成几百个DNA和原先完全一样的水母。所以从基因的角度说,它不会死去。”

“那么,这种水母岂不是会变得越来越多?”

“你很聪明,但有点误解,灯塔水母无法逃过海龟和鱼类的追捕,也不能免疫疾病,不必为了它们可能成为地球的主人而烦恼。不过,人类占据地球舞台中心好几百万年了,我们还得学会尊重这些不起眼的所谓‘低等生命’,这样才行得通。我们能从这些小不点儿身上找到答案,它们是自然留下的不死的榜样。我们正在研究为什么它能重新激活那些活跃于生命周期早期发育阶段的基因。”203先生拉开了挂在舷窗上的木百叶。星星忽然想起了来到小镇之前的那一天,自己合拢了一片木头做的百叶窗。

他们隔着一张折叠桌,静静坐着。透过舷窗,也许有人看过群星懒洋洋地漫步在银河的沙堤上,看过戴着乳白色雪帽的山峰和盘绕在它脚下的大河;现在,在这个由废弃机舱改成的“鲸鱼旅馆”里,星星能看到的是在大海中渐渐消融的块块浮冰,以及一大片刚好伸着懒腰想要钻出地缝的野百合

[1] 地中海的一种特有海草,年龄皆在10万岁以上,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因而造成大片个体DNA采样相同,是目前已知在地球上可存活时间最长之植物

[2] 这只圆蛤称为“明”,是一只北极蛤,截至目前是已知最长寿的多细胞个体动物。最初年龄经推算达到405岁,相当于出生在中国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后来更正到507岁,即出生在1499年(明弘治十二年),因此得名“明(Ming)”。

[3] 原型是德国海洋生物学学者克里斯蒂安·索默(Christian Sommer)。1988年夏天,20多岁的他和女友在意大利波托菲诺悬崖之间的碧蓝海水中潜水,在海底翻找并收集到了灯塔水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