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具体化目标,一个是数学知识上的目标,这类目标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数学发展水平,还要分析概念或任务使之适应教学水平。另一个是合作技能目标,需要让学生明确这堂课重要的合作技能是什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合理地兼顾这两个目标,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在选择学习内容和问题设置时,应该考虑这些问题是否真正是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可以从以下角度去考虑:学生是否具备这方面的方法和能力;是否具备相应的社交能力;学生具备哪些基本知识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学生对问题是否了解,到什么程度,已有知识怎么样激活。
(一)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
学生乐于合作的内容是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有利于他们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与思维方法的问题。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课堂是数学的一个舞台,而实际生活确是数学的更大的舞台,教师应该根据现实问题,让学生可以自主去学习数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进行钻研和创新。
(二) 开放创新的数学问题(www.xing528.com)
一个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好坏不是以它产生的结果具有多大的实用价值来衡量的,而是在于该学习任务是否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能否让学生向更深层次挖掘出问题的本质,能否促使学生在问题上提出新的问题。教师要有创造性地设计数学问题,设计的问题要给学生拓展的空间,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结合教材设计开放性、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为学生的合作提供更多机会。
(三) 个性化与挑战性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该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有合作的价值。针对个人也可以设计符合学生本身特点的个性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将问题分层,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励学生学习的意识。“一题多解”的问题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很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