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原则与特征

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原则与特征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引发学生思考之后,接下来教师引入高斯的故事情境。这里高斯的算法体现了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一般的规律性。因此,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有数学的味道,要为教学的内容服务,要同问题紧密结合,一旦偏离了这个目标,情境的创设将会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原则与特征

(一) 原则

1.数学化原则

无论多么绚丽多彩的情境最终都必须回归到数学上,数学化才是数学教育的本质要求。情境只有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变成有价值、有内涵的情境,因此情境必须具有数学性,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帮助。

2.科学化原则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该准确掌握知识的框架与结构,符合课程的目标要求,而且设置的情境也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一味地追求虚拟或者虚假的情境,影响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3.现实性原则

在学生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教学实例,以这样的背景作为情境更加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加深学生的理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重点借助现实背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4.启发性原则

情境的主要作用就是启发学生去思考、提问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好的情境应该是可以引导、启发学生一步一步地得出结论,最终能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

5.趣味性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有趣的内容往往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在数学课堂上创设一种有趣的情境,更加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体验新奇感和趣味性。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之中,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更加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二) 特征

教学情境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作为有效学习活动的根本实现机制,情境发挥着激发学习动机,形成问题意识,支持知识建构和促进能力迁移的功能和作用。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应该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真实性

选取一个材料作为数学情境,它必须是真实科学的、合理可信的,即选取的情境一定要尊重生活实际,符合客观规律,不能人为地编造与生活不相符的情境。情境可以虚拟但不可以虚假,也不能忽略现实情境存在的意义,这样的“失真”情境既不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又难以让学生达到准确的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目的。

例如,在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教学中,有教师选择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比如在三国演义里面举办了一次知识竞赛,在比赛中,诸葛亮答对题目的概率比较高为90%,三个臭皮匠能答对题目的概率分别是40%、45%、50%。如果三个臭皮匠组成了一队要和诸葛亮比赛,每个参赛选手不得商量,独立解答题目,团队中只要有一个人答对就算获胜,请问哪方最终能获胜?”很多一线教师会觉得这是一个很棒的情境,因为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认知冲突,但是实际上,相互独立意味着我们直接规定三个臭皮匠不得商量,很明显违背了这句话的含义,与团结协作精神是相违背的。(www.xing528.com)

2.启发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个好的情境,应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有效的情境应该具有启发性的特征,这也是有效的情境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例如,在“等差数列求和”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给出问题情境,“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它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传说陵寝里面有一个三角形的图案,由大小相同的圆宝石装饰而成,一共有100层,那么你们知道装饰城这个图案需要多少相同大小的圆宝石吗?”引发学生思考之后,接下来教师引入高斯的故事情境。“高斯是德国著名数学家,被人们誉为‘数学王子’。在200多年前,高斯的数学教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2+3+……+100=?学生纷纷开始计算起来,当其他学生正忙于把这100个数一个个逐渐相加时,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1+100)+(2+99)+……+(50+51)=101×50=5050”。这里高斯的算法体现了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一般的规律性。所以教师教学时,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索发现这种数列的内在规律。从实际问题情境入手,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还能引导学生一起探究高斯算法更为一般的应用,给学生以启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讲解做铺垫。

3.针对性

一个有效的数学情境,要有鲜明的目的,必须针对课本的学习任务来设计。因此,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有数学的味道,要为教学的内容服务,要同问题紧密结合,一旦偏离了这个目标,情境的创设将会是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教学中,一位教师选择了如下课堂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打过篮球吗?

生:打过。

师:你们是怎样去打篮球的呢?

在这节课当中,很明显这样的对话情境完全背离了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毫不相关,没有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所有有效的数学情境具有针对性的特征,这样才能以境推动课堂,以情激发思考。

4.层次差异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知识间联系很紧密。而学生学习数学,也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因此设置情境时要具有合理的阶梯性和程序性。也就是说问题情境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步步提升难度,把学生的思维层次逐渐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可以把一个难度大、比较复杂的课题分解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小问题或步骤,或把解决某个问题的完整思维过程分解成几个小阶段。

5.互动性

若一个问题情境是有效的,这不仅依赖于教师合理巧妙的预设,更需要依靠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然后对情境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展开,加以完善,实现教学目标。所以说课堂数学情境的创立,是学生、教师和书本知识三者产生互动的基础,为学生建立一种自主平等和谐气氛的基础,放松学生的紧张心理,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师生互动、团结协作、知情交融的境界。

良好的数学情境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动力源,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良好开端。所以有效的情境应具有以上几种特征,无论选择或创设何种情境都要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为着力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要为了情境而情境,只有合理恰当地创设情境,才会有显著的效果,乃至教师和学生都能终身受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