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议论文写作:困难、需要与期待

高中议论文写作:困难、需要与期待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我认为只有把握藏锋与露锋的尺度,才能真正成大器。不要考验人性诺贝尔奖得主芬森,晚年时看中了哈里作为他的接班人。芬森的行为告诉我们,不要轻易考验人性。然而,有的缺陷并不影响大局。一个房地产老板十分看好一个对他忠诚的部下。一个聪明的人不会试图考验别人的人性,而是抓住与他人共同获得利益的机会。芬森的明智之举,造就了他与哈里不平凡的人生。

高中议论文写作:困难、需要与期待

高中生写议论文到底有哪些难处呢?高考应试压力下无暇阅读、思考和行走,这是从大处而言。如果就写文章本身来说,又有哪些难处呢?

在笔者开设的四期《逻辑与写作》的语文校本课上,开讲前都先做一番调查来了解每一期学生对上面这个问题的答案。

首先声明的是选这门课的学生之所以选择上这门课,是因为他们想在原有基础上写出他们理想中的更好的议论文。他们来之前都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第一种是通过连续的大量的事例来论证的议论文。如下文:

藏锋与露锋

古人论书法时说,“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现代人则说,“善藏锋者与善露锋者皆成大器。”然而,我认为只有把握藏锋与露锋的尺度,才能真正成大器。

“藏锋”顾名思义,是要人收敛锋芒,低调行事。看过有关宫廷斗争的电视剧小说的人都知道,往往一开始最嚣张的人死得最早。没有实力却“初生牛犊不怕虎”,毫不知收敛自己,肯定是要早些出局的。而笑到最后的人,往往一定是低调又智慧的聪明人。懂得处事原则,会察言观色,不张扬得罪人,成功也就近在眼前了。我听过一个故事。讲在一家公司,有一个勤勤恳恳,十分低调的员工,他混了几十年,一直只是个科长,他本身很有才华,但却没有雄心。所以一辈子碌碌无为。这种人相对于前面大肆露锋的人来说,要智慧了很多,但仅仅只会藏锋却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懂得转换这两面。

能把握藏锋与露锋的人有很多。越王勾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越王败给吴王后,被掳至吴国成为阶下囚,每天卧薪尝胆,收敛锋芒,私下训练军队,准备东山再起。而吴王由于越王的献媚逢迎而放下提防,最终身死国灭。而越王,攒足了实力后,锋芒毕露,打败吴军,重建家园。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也是能平衡藏锋与露锋的成功者。当西楚霸王项羽大权在握,刘邦身份低微时,他善用良将,在鸿门宴上躲过一劫,在项羽面前说话谦卑,而私下做事却异常果断。这的确是刘邦能最终掌握大权,成为赢家最重要的原因。而相较之,项羽则太过骄傲自大,锋芒毕露,以为大权在握,不听谋士之言,优柔寡断,最终败给对手。

可见,露锋也是一门艺术。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在没有实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时不可过分张扬,而应低调处事。当拥有足够实力时,露出锋芒,展露出自己的能力。这是最智慧的做法。

针对“藏锋”与“露锋”,过分露锋最最愚蠢,有如寻死路的做法,而只知藏锋的人注定一生没有什么成就;而真正把握锋芒,该藏时藏得低调,该露时露得张扬,才能成大器,获得成功。

这篇文章共用了4个事例,其中第一个还是真实性很值得怀疑的“我听过一个故事”(其实是不可以拿来作为论据的,可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已经对此一贯是忽视的)。

若把这四个事例删去,剩下的是:

藏锋与露锋

古人论书法时说,“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现代人则说,“善藏锋者与善露锋者皆成大器。”然而,我认为只有把握藏锋与露锋的尺度,才能真正成大器。

“藏锋”顾名思义,是要人收敛锋芒,低调行事。看过有关宫廷斗争的电视剧或小说的人都知道,往往一开始最嚣张的人死得最早。没有实力却“初生牛犊不怕虎”,毫不知收敛自己,肯定是要早些出局的。而笑到最后的人,往往一定是低调又智慧的聪明人。懂得处事原则,会察言观色,不张扬得罪人,成功也就近在眼前了。

但仅仅只会藏锋却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懂得转换这两面。

能把握藏锋与露锋的人有很多。

可见,露锋也是一门艺术。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在没有实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时不可过分张扬,而应低调处事。当拥有足够实力时,露出锋芒,展露出自己的能力。这是最智慧的做法。

针对“藏锋”与“露锋”,过分露锋最最愚蠢,有如寻死路的做法,而只知藏锋的人注定一生没有什么成就;而真正把握锋芒,该藏时藏得低调,该露时露得张扬,才能成大器,获得成功。

这剩下的一半多一点的,是思想的“干货”,是作者对论题的认识和思考。它结构完整、观点明确、思路清楚,有一点层次,确实算不错的。看作文,关键的是看这个。(www.xing528.com)

第二种是说不出什么深刻的道理,一点想法反反复复说几次的议论文。

不要考验人性

诺贝尔奖得主芬森,晚年时看中了哈里作为他的接班人。但他的助手担心哈里会因为家境贫寒而轻易被金钱诱惑,想要考验哈里,但芬森断然拒绝。最终,哈里成为芬森的弟子和丹麦最有影响力的医学家。在哈里晚年时,他坦言,如果老师那样做了,他会被诱惑,甚至一生碌碌无为。

芬森的行为告诉我们,不要轻易考验人性。哈里家境贫穷,怎么会不向往金钱?如果针对这个软肋,设置一个难题。让他选择正义,而又偏偏给他一个大的诱惑,这种行为毫无意义。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我们无法大义凛然地说出我们无所求。穷人对金钱的渴求,我们如何能说这只是他人性的缺陷?作为常人的我们,对金钱难道会视之如粪土吗?答案是否定的。

人性都有欲望。有时欲望会造成人性的缺陷。然而,有的缺陷并不影响大局。如果一定要追求完美,摒弃一切人性有弱点的人,最终只能自食其果。

一个房地产老板十分看好一个对他忠诚的部下。于是,他让部下在某个上市的房子中任选一套。他期待部下能选小的房子,这样便可让部下证明自己是一个不贪婪的人。但事实相反,老板受不了部下的“贪”而自作主张给他一套小房子,最终二人的关系越来越差,老板也失去了一个好帮手。

有的人就是这样,总是希望自己看好的人没有一点缺陷,因而设置一些所谓的考验。

一个聪明的人不会试图考验别人的人性,而是抓住与他人共同获得利益的机会。只有愚蠢的人,才会试图考验别人,最终两败俱伤。

人性总有弱点,考验人性就是变相使得弱点变大,突显出来,形成自己与对方之间最大的阻碍。

芬森说:“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俯视人性,也不要考验人性。”这是智者的劝言。

芬森的明智之举,造就了他与哈里不平凡的人生。

人生在世,没有几个圣人,不要试图通过考验别人,而揭露你所“期盼”的对方的人性弱点,而应该缩小“人性”的阻碍,共同创造利益。

上文中意思相同的语句和段落有: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

人性都有欲望。有时欲望会造成人性的缺陷。然而,有的缺陷并不影响大局。如果一定要追求完美,摒弃一切人性有弱点的人,最终只能自食其果。

一个聪明的人不会试图考验别人的人性,而是抓住与他人共同获得利益的机会。只有愚蠢的人,才会试图考验别人,最终两败俱伤。

人性总有弱点。

人生在世,没有几个圣人,不要试图通过考验别人。而揭露你所“期盼”的对方的人性弱点,而应该缩小“人性”的阻碍,共同创造利益。

我们可以把作者对题目的全部思考概括为:作者认为人无完人,人性总有缺陷,考验人性,会放大弱点,形成人我之间的阻碍,所以提倡不要考验人性,以获得共同利益。这里的思考是较为平庸、世俗的,以“利益”为最终权衡标准,思考的归宿是难以令人赞赏的。

2014年和2016年以自愿参与为前提,笔者曾两次对所教校本课程《逻辑与写作》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访问,调查的方式是书面回答问题:在写议论类文章的时候(具体分为四个时段:审题立意时、展开思路时、运用论据时、润饰语言时)你觉得哪些困难比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