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式逻辑与高中议论文写作:杜威思维的价值及目的

形式逻辑与高中议论文写作:杜威思维的价值及目的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杜威的观点,真正有价值的反省思维的出发点是疑难困惑,在整个思维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因素是解决疑难困惑的需要,疑难困惑的解决是思维的目的,思维的目的则控制思维的过程。杜威指出思维形成了真正人类的理性的生活同受感觉和欲望支配的其他动物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区别[2]。杜威指出“我们只限于说明教育的理智方面,即教育在理智方面的任务是形成清醒的、细心的、透彻的思维习惯。”

形式逻辑与高中议论文写作:杜威思维的价值及目的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我思考,故我存在。思考凭借思维。约翰·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一书中写道:“思维起于某种疑惑、迷乱或怀疑。思维不同于自发的燃烧;思维的发生也不同于普遍的原则。思维由某种事物作为诱因而发生,困难提出以后,接下来便要提出某种暗示——制定某种尝试问题的特性,考虑对问题作出某种解释。那么暗示又从哪里来呢?显然,它凭靠人们以往的经验和可供自由使用的相关知识的储备。然而,有了疑难的状态,也有了先前的经验,能够产生一些联想,思维还未必就是反省的。因为人们可能对所得的观念没有加以充分的批判。”他还说,“我们要想富有真正的思想,就必须愿意坚持和延续疑惑的状态,以便促进彻底的探究。这样,如果没有足以下判断的理由,就不轻易地接受任何信念或作出断然的结论。”[1]

思维,每个人天生就具有,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杜威这本书里推崇的绝非散乱无序的意识流式的思维,而是他认为的一种较好的思维方式——反省思维,乃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胡思乱想、白日梦这类散乱无序的“意识流”几乎不能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我思故我在的“思”不是指这个。能够给我们留下价值产生事物新的意义的思维通常是头脑的逻辑能力的表现。想象和幻想固然也是人类或人类的个体必不可少的思维能力,但如果在它们出现之后,人没有进行严密的思维,将千变万化的幻象用一条连续的线索联结起来,从而导出某个清楚确定的结论的话,那么这样的想象和幻想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按照杜威的观点,真正有价值的反省思维的出发点是疑难困惑,在整个思维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因素是解决疑难困惑的需要,疑难困惑的解决是思维的目的,思维的目的则控制思维的过程。控制思维的过程即人们经过种种观察,或积累先前的经验,将所有的思想集中起来向一个方向运动,在昏暗不明的境地中不断地向前探索,不停留在问题或事情的表面,权衡、检验种种证据和假设,抛弃开头的思想内容或错误的连续性线索,不断审查、估价种种证据和假设对导出结论的影响,判断哪些可以作为依据,最终发现真理。杜威所谓“反省”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反省”的含义有天壤之别,它绝非事后反思检讨,更绝非轻松的“回过头去想想”,而是人首先对于自己面对的问题或实际的事情作反思,然后在探究答案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自己发现的证据(跟结论的关系如何?)和思考的线索(合乎逻辑吗?)作反思。杜威指出思维形成了真正人类的理性的生活同受感觉和欲望支配的其他动物生活方式之间的区别[2]

教育有多元功能,德育的、美育的、智育的。杜威指出“我们只限于说明教育的理智方面,即教育在理智方面的任务是形成清醒的、细心的、透彻的思维习惯。”[3]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保持已有的反省思维的态度,改变散漫懒惰的思维态度,尽可能地形成严密的思维方法。一个说话上、做事上、教学上“合乎逻辑的”教师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形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说话做事和教学这些事情都有一种思考的因素。这些事项中的“思考”要“合乎逻辑”的“逻辑”指的是一致与有序。做不到一致与有序就“不合逻辑”了。比如某些人说话,说着说着就偏离了本来的论题;某些人做事,做着做着就忘记了做这件事的目的而做了些其他多余的事;又比如某些教师上课,使用教材内容是不讲究顺序的,今天讲这章内容,明天讲那章内容,这章与那章的知识并没有紧密的关系;某些教师课堂设计的活动是杂乱的、没有连续性和目的性的。

讲究一致与有序的实际逻辑与形式逻辑有很大区别。形式逻辑有许多规则,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没有人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则来思考。比如有谁会按照大前提“狗都有四条腿”,小前提“小明有四条腿”,推出结论“小明是狗”这样的三段论方式思考小明是不是条狗?实际情况是人们会搜集、估价种种证据,得出小明是狗的结论。正如杜威所言“实际思维不采用逻辑的形式”,形式逻辑读物上的知识不能告诉人们应该如何思维,但当一个人想把他自己思考出来的结论向别人阐明的时候,就需要用逻辑的形式来表述了,即“思维的结果用逻辑思维来表述”[4]。(www.xing528.com)

这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写作阐明自己思考出来的结论的最重要的文体——议论类文章——应该与逻辑的形式统一起来。

那么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实情如何呢?潘新和教授持论尖锐:本该居于语文教育核心与龙头地位的写作教学被边缘化、应用化、伪写作化、应试化,严重变质、堕落。

近年来各地高考作文试题纷纷从感性抒情走向理性思维导向的道路,但是仍然大量存在着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考生,用出题人的思想去规定考生立论的题旨,不能激发想象力,限制学生自主立意的空间和个性发挥的自由,剥夺了考生对题目展开全面分析的权利。从长远看这样的高考作文题实在不利于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更为可笑的是,某些试题虽经高校专家和精英教师反复斟酌,语言上还是漏洞百出,孙绍振教授就曾对福建省2014高考作文题不客气地点评为“逻辑如此粗疏,实在令人扼腕”。

对此类声音我们不能漠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