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表示一个完全思想 我们造句底第一件要紧的事,就是要使一个句子所表示的思想完全。一个句子中的各子句(亦叫做“读”),如果单独的读起来,不成一种完全意思的。一个句子中如果去掉必需的词、短语或子句,便不成一个完全的句子。
不要把子句当作句子 一个子句必须和其他子句相联,发生关系后,才成为能表示完全意思的句子。凡是一个句子,必须有主词和表词。主词和表词完全,两个词可以成句;如果没有主词和表词,虽然有几十百个词相联,也不成一个句子。例如:
花开。(正)
他虽然不读书。(误)
他虽然不读书,却很识道理。(正)
有时还能在大门口那班“鼓乐手”旁边的木长凳上尖着屁股坐这么一二分钟,撩起腰间白布带来擦脸上的汗,又用那“引”字的白纸代替扇子,透一口气,抱怨吴三爷不肯多用几个人;可是一到了毒太阳直射头顶的时候,吊客像潮水一般涌到,大门口以及灵堂前的两班鼓乐手不换气似的吹着,打着,便简直成为来来往往跑着的机器,连抱怨吴三爷的念头也没有工夫去想了;至多是偶然望一望灵堂前伺候的六个执事,暗暗地羡慕他们的运气好。(误)。
注一 这是近二百个字的长句,但不是完全的句子,因为其中缺少一个主词。
这例引茅盾的《子夜》(三〇页)中的句子,原文是:“十点半以前,这一班的八个人有时还能在大门口那班‘鼓乐手’旁边……”那是一句完全的句子。
注二 中国文法,有的句中往往没有主词的(指命令句对语等句之外的句子),有时全篇只有一个主词,上句的一个主词,可以联贯[1]到下面的各句,文言中是更其通行。其实并不是没有主词,不过是把主词隐去罢了。
注三 以上所讲本是文法的问题,但因为学者常常写了很长的句子,却是使人看不懂的不完全的句子,空费气力,所以特别提出来说明。
不要略去必需的词 凡一个词在句中虽非要素,但省略了之后,使全句意义不完全,那切不可脱漏。例如:
做文章底方法,和诗底方法不同。(含糊)
做文章底方法,和做诗底方法不同。(正)
我对于电影很有经验。(误)
我对于电影的布景很有经验。(正)
注重句中底重要意思 重要的意思,要仔细显示出来;不重要的意思,不要费词。例如:
嫦娥是迷信之谈。(不完全)
嫦娥奔月的故事,是迷信之谈。(正)(www.xing528.com)
嫦娥奔月的故事,是一种佞神拜佛的和不受过教育的人所相信的故事,并不是事实。(费词)
注意句中意思的转变 一句之中含有复杂的意思,从意思底一部分转到别一部分的意思,这其间底关系,必须写得清楚。因为读者和作者环境心理不相同,作者自己看得懂的句中前后意思底关系,在别人看起来或许要莫名其妙,或许要误会原意。要使意思转变的关系清楚,可用下列两种方法:
(一)前后意思之间,插入词、短语或子句,以说明前后意思转变的关系,关系复杂的,一句宁可作二句写,切不可简略。例如:
我远远地望见林子里有所房子,就用手敲门。(缺乏空间转变的关系,使读者不能得到距离的观念)
我远远地望见林子里有所房子,就急急地跑进林子里前去敲门。(完全)
我见到那房子是茅草盖的,有一个小小的窗子,从窗子里望见一条小溪,从山上流下来。(缺乏空间转变的关系,里外的关系混杂)
我见到那房子是茅草盖的,我走进去,从小小的窗子里,望见一条小溪,从山上流下来。(完全)
政府造了许多汽车路,巩固国防。(缺乏原因转变的关系)
政府造了许多汽车路,因为军事运输的迅速,是巩固国防的必要条件。(完全)
注:如果前后原因的转变关系,为一般人极容易了解的,也可以略去这转变的说明。例如:“政府建造许多军舰,巩固国防”,这已说得清楚了。因为军舰和国防的关系,是一般的人所知道的,可以无须再加说明的了。又如:
现在的机器使人做它底奴隶,我去年在工厂中做过工了。(缺乏普通与特殊底转变关系)
现在的机器使人做了它底奴隶,这是从我自己底经验所知的,我去年在工厂中做过工了。(完全)
(二)运用接续词改善转变的关系。例如:
我们在机器旁边做工是很危险的,我没有受一点伤害。(不完全)
我们在机器旁边做工是很危险的,可是我没有受一点伤害。(完全)
人是万物之灵,会常常做愚笨的事。(不完全)
人虽然是万物之灵,可是会常常做愚笨的事。(完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