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伦威尔以铁手腕统治英国的时候,有些严肃坚毅、缄默不语的人从荷兰起航,在南非[2]登陆。他们把那里作为自己的家园,慢慢变得富有强盛起来。
在乔治三世统治时期,拿破仑征战整个欧洲。这时,英军在非洲登陆,占领了开普敦[3]。再后来,拿破仑战败,根据与荷兰的条约,好望角成为英国所属之地。不久,就有成千上万的英国人在此定居生活,慢慢地这个殖民地发展了起来。
这样一来,就有两个民族同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是荷兰人和英国人,并逐渐扩散兴盛起来。但是,这两个民族却不能和谐共生。看起来在南非宽阔的大草原上,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这两个民族。
这里,我不能把所有的争执和纠纷都讲给你们听;不能把奥兰治自由邦[4]、德兰士瓦[5]、纳塔尔[6]和开普殖民地[7]这些不同的殖民地是如何兴起的都讲给你们听;不能把德兰士瓦此时承认英国统治,而彼时又不承认其统治的做法讲给你们听;也不能把英国人作战和遭受痛苦,后来那漫长的骚乱和混乱局面终于在伟大的布尔战争[8]中结束的过程讲给你们听。我不能把所有这一切都讲给你们听,那样的话会需要好长时间,而且似乎大部分内容你们可能也不会感兴趣。我也不会讲太多关于布尔战争的故事,其后一场更加可怕的战争几乎把这段时期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了,但这对英国人来说仍旧是一段令人悲伤的时期。
在整部书中,我一直在努力把我所说到的战争爆发的原因讲给你们听。下面我给你们讲讲布尔战争的一个原因,这个你们可能会听明白。
从我们故事的一开始,你已经看到了不列颠人为自由而战并逐步获得了自由,一直到后来他们生活在公正的法律之下,并拥有制定这些法律的权力。如今已经得到公认的是,缴税的不列颠人有权利来制定他们生活所需要的法律。你还记得美洲这个殖民地是怎么失去的吧,原因就是当时美洲人根本没有推选议员参加议会的权利,但乔治三世国王还是试图强迫他们缴税。
德兰士瓦当时已是个共和国,政权掌控在布尔人手里。所谓布尔人,就是人们对南非荷兰人的称呼。出于某种说不清的原因,布尔人承认英国女王为最高统治者。生活在德兰士瓦的主要是布尔农民。当时,在德兰士瓦发现了金子,所以许多人来到这里,期冀发一笔横财。在这一时期到来的人当中,大多数是英国人。尽管布尔人并不乐意看到英国人,希望他们离开这片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但这些英国人帮助布尔人把这个国家变得非常富有。虽然英国人上缴高税,但还是被人称为外国人[9]。在许多方面,英国人都受到苛刻的对待。不允许他们参加推选议员的投票,因此在制定他们生活所需要的法律时,他们就没有任何发言权。
你现在听到了不列颠人几百年来一直在为这一自由而战,而如今在南非,这一自由却被剥夺掉了。可以想象一下,对不列颠人而言,这该是多么难以承受的极大不公平啊!不过,这只是布尔人和不列颠人不能和平相处的一个原因。这个原因你们比较好理解。布尔人也有自己的麻烦和怨愤。战争爆发后,他们就像爱国者那样为自己的祖国而战。
后来,南非的英国人向自己的祖国求助,祖国给予了他们援助。1899年10月,战争爆发了。
这场战争打了两年半的时间。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英国人不能总是打胜仗。他们对布尔人战争策略的了解,正如他们对布尔人在和平时期的做法的了解,差不多都是同样的一无所知。
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的布尔人拥有共同的事业。他们入侵英国的领地,包围了金伯利[10]、莱迪史密斯[11]、马弗京[12]这些城镇。这三座城镇的人们英勇抵抗,争取时间等待英国派援兵过来解救他们。然而,解救他们的第一次尝试以灾难性的后果结束。在马格斯方丹、斯托姆贝赫和科伦索,英军都被击败了[13]。
对于在国内苦苦等待、渴望听到胜利消息的那些人而言,这些日子真是难熬啊。一天又一天过去了,他们读到的只是死亡和灾难的消息,许多人感到心情悲伤。
布尔人作战勇猛,但他们人员较少。不久,越来越多的军队从英国及其殖民地涌入到南非。在最黑暗的时候,有一点却确定无疑,那就是这座小岛不是孤军奋战,大英帝国不只是徒有虚名。从四面八方的援助陆续到来了,有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大不列颠的各个地区,从英国国旗飘扬的每片土地,都送来了援助。英国在作战,不是为她自身而战,而是为她的殖民地而战。无论是对是错,她的殖民地都站在她的这边,肩并肩地共同作战。
后来,战局发生了变化。首先金伯利之困解围。围攻金伯利的军队遭到围攻,被迫投降。随着他们的投降,奥兰治自由邦的顽强抵抗也几乎走到了尽头。几乎就在同一时间,莱迪史密斯之困也解决了。几个月之后,马弗京之急也已解决。战争爆发的第一年年底,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被兼并到了大不列颠。
金伯利和莱迪史密斯解围的消息传到英国,犹如乌云被驱散,人们高兴得又哭又笑。马弗京解围之后,人们兴奋得像疯了一样。人们还认为,如今战争一定很快就会结束了。这一念头让每个人都更为开心。
1月的时候,罗伯茨勋爵在南非登陆。士兵们喜欢称他鲍勃斯。罗伯茨勋爵被任命为总司令,基钦纳勋爵被任命为参谋长。[14]就连罗伯茨勋爵都认为和平的曙光在即。他把事务交付给基钦纳勋爵处理,于1900年12月返航回国。然而,他错了。要想得到和平,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英国也许可以宣告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从此以后是英国的殖民地了,但是布尔人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自由。就这样,战争继续进行,又打了近一年半的时间。
但是,从此时起,战斗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双方不再进行围攻战和阻击战,而是在辽阔大地上进行前哨战[15]和遭遇战[16]。布尔人的首领英勇无畏,坚毅顽强,作战娴熟。他们对南非的每寸土地、每座大山和每块平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手下的士兵是指挥到哪儿就跟到哪儿,忠诚无二。他们以闪电般的速度从这个地方来到另一个地方,经常把派来抵御他们的军队搞得惊愕万分,趁着他们上当的工夫击败他们。然而,布尔人并不是受过训练的士兵,甚至连军装都没有,他们就是些拿起武器的农民。
显而易见的是,这类战争对国家而言简直是毁灭性的,最后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因此,布尔人不想再继续打毫无意义的战争而把自己的国家毁掉,所以就决定投降。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对他们而言着实不易。起初,许多人对这一想法嗤之以鼻。但到后来,几乎所有人都同意和平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如果我们继续打下去,男人都战死在沙场,女人都给活活饿死,”其中一位勇敢的首领说道,“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就这样,他们安排了一场会面,商谈和平条件。
布尔人首领在一个叫作弗里尼欣[17]的地方聚集起来,一起商讨和平条件。“Vereeniging”(弗里尼欣)一词的意思是“联合”。因此,这个地方看起来非常适合这次会面。英国把布尔人视为宾客,为他们准备了一个营地,竭尽所能让他们感到舒适。不过,在领着他们向营地走的时候,要路过英国人的战线。这时,布尔人首领的眼睛被布蒙住了,苏格兰高地警卫团[18]的士兵在前面带路。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万一布尔人不同意进行和解,不让他们了解英军营地的情况。
◎布尔人首领的眼睛被布蒙住了,苏格兰高地警卫团的士兵在前面带路。
这次会面持续了大约十天的时间。1902年6月1日,是个星期日,好消息终于传到了伦敦。南非已经宣告和平了。
有史以来,英国人给予布尔人开出的和平条件,也许从来没有给予过其他被英国征服的民族。除了他们的祖国不再是共和国之外,似乎他们得大于失。然而,对于布尔人而言,这个条件简直太让他们感到痛苦。正如他们的伟大将军博塔[19]所言:“为这场战争付出的鲜血和泪水极为艰难。然而,放弃我们的国家将会是双重艰难。”
只有时间和明智的政府才能渐渐抚平这一创伤。创伤的愈合来得很快。和约签订不到四年的时间,被征服的殖民地就被给予了完全的自治权。这一举措既大胆,又有风险。在有些人看来,这种做法看起来甚至有些鲁莽蛮干。英国人为了争取在南非的自由牺牲了许多人的性命,如今他们又把为之献身的东西全部交回到了布尔人手里。英国人再次失去了这些,恐惧者就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这些人的恐惧完全没有必要。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真正进入了大英帝国的那种兄弟般的关系和自由状态。这一实验证明确实十分成功,很快就出现了把两个布尔地区和两个英国殖民地联合起来的愿望。就这样,1910年5月31日,恰好在和约签订八周年之际,南非的四大邦——开普殖民地、奥兰治河殖民地[20]、纳塔尔和德兰士瓦正式联合起来,成为南非联邦[21]。
战争令人悲伤,但一旦摆脱战争,就会出现和谐的局面,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消除了人们多年来的痛楚之情。布尔人和英国人拥有对这片土地的共同热爱以及对其繁荣昌盛的共同渴望。不消用很多年,布尔人将会向世人证明,一旦他们发出了誓言,就能高贵地信守誓言。
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了英国六十三年,比英国的任何君王统治的时间都要长。她在位五十周年的时候,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
6月21日是维多利亚登基的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大街上,建筑物上,到处都张灯结彩,焕然一新。篝火燃起来了,礼炮鸣响了。这一年被称为禧年[22]。(www.xing528.com)
十年后,维多利亚仍然在王位上。人们又举行了庆贺活动。这位满头白发的夫人,也是大半个世界的女王,坐在车子里穿过伦敦的大街,前往圣保罗大教堂[23]。这时,空气中洋溢着高喊声和欢呼声。女王前往圣保罗大教堂为她的伟大荣耀的统治而感恩上帝。这被称为钻石禧年。
三年后,战争的乌云仍旧笼罩在英国的上空。这时,整个大英帝国传出这样的消息:“女王去世了。”在一个沉闷的冬日快要结束的时候,低沉的丧钟敲响了,把这个消息传到了每个城镇和乡村。从东到西,在那幅融合了红白蓝颜色的旗帜飘扬之处,人们心里都充满悲伤之情。
【注释】
[1]布尔人(Boer)是非洲南部荷兰移民的后裔。(译注)
[2]南非(South Africa)地处南半球,有“彩虹之国”之美誉,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其东、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陆地上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莱索托、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接壤。东面隔印度洋和澳大利亚相望,西面隔大西洋和巴西、阿根廷相望。(译注)
[3]开普敦(Cape Town)是南非第二大城市,南非立法首都,西开普省省会,开普敦都会城区的组成部分,南非国会及很多政府部门亦坐落于该市。开普敦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及码头而闻名于世。(译注)
[4]奥兰治自由邦(Orange Free State)位于南非中部,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人口中班图语系部族占83%。首府布隆方丹。19世纪30年代,布尔人开始侵入,1854年成立奥兰治自由邦。经英布战争,1900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10年成为南非联邦的一个省。有布隆方丹、韦尔科姆、萨索尔堡等工矿业城市。(译注)
[5]德兰士瓦(Transvaal)是布尔人建立的一个殖民地。(译注)
[6]纳塔尔(Natal)是南非联邦和1994年以前南非共和国的四个省之一。此后改称为夸祖鲁-纳塔尔省。殖民者入侵前,祖鲁人曾建立国家。1843年被英国侵占,1844年沦为开普殖民地的一个省,1856年成为单独殖民地,1910年成为南非联邦的一个省。(译注)
[7]开普殖民地(Cape Colony),亦称“好望角殖民地”“海岬殖民地”。最早是荷兰人在非洲南端好望角建立的殖民据点。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先在桌湾岸(现今的开普敦)建立过往船只补给站,并作为通往印度及整个东方的转运基地。随后荷兰以及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陆续向这里移民,逐步形成城市,名为开普城。由于不断扩张,很快形成了以开普城为中心的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的荷属殖民地,由荷兰东印度公司派总督管理。1806年,开普殖民地被英国夺取。在1814年的《巴黎和约》中,英国以600万英镑的代价换取了荷兰的承认,开普地区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将开普城改称开普敦,把这座港口城市作为殖民地的中心。(译注)
[8]第一次布尔战争(Boer War)是指1880年12月16日—1881年3月6日英国人与南非布尔人之间的一次小规模战争。第二次布尔战争是指1899年10月11日—1902年5月31日英国人同荷兰移民后裔布尔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为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又称南非战争。(译注)
[9]外国人(Uitlander),南非用语,尤指居住在南非德兰士瓦省的非布尔人。(译注)
[10]金伯利(Kimberley)是南非好望角省北部城市,金刚石矿中心。(译注)
[11]莱迪史密斯(Ladysmith)是南非城镇,位于该国东北部,由夸祖鲁-纳塔尔省负责管辖,距离约翰内斯堡365公里,始建于1850年。(译注)
[12]马弗京(Mafeking)是南非城镇,位于开普省北部。铁路枢纽,联系约翰内斯堡、开普敦和博茨瓦纳。有铁路修理工场和乳品加工、水泥厂等。贝专纳(今博茨瓦纳)独立前首府曾设此,独立后将首都迁回本土。(译注)
[13]布尔战争中,在科伦索、斯托姆贝赫和马格斯方丹三条战线上,布尔军击退了英军解围部队的进攻,英军损失惨重。(译注)
[14]布尔战争中,1899年12月17日,罗伯茨勋爵(Lord Frederick Roberts)被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任命为南非远征军总司令,基钦纳勋爵(Lord Herbert Kitchener)为参谋长。(译注)
[15]前哨战(skirmishes)是指决战前双方前哨进行的小规模战斗。(译注)
[16]遭遇战(encounters)是指双方在同一区域突然相遇,还来不及进行兵力部署、弹药分配和战术布置就发生的战斗。双方根本来不及对战争进行思考和部署,结果往往是勇者胜,智者负。(译注)
[17]弗里尼欣(Vereeniging)是南非城市,位于德兰士瓦省南部,濒临瓦尔河,建于1892年。南非钢铁和煤炭基地之一,是威特沃特斯兰德地区工矿业所需煤炭、钢管、钢铁铸件等的主要供应地。还有矿山和农业机械、化学、木材加工等工业。铁路通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译注)
[18]苏格兰高地警卫团(the Black Watch)指英国军队中的传奇性苏格兰军团。(译注)
[19]博塔(Louis Botha,1862—1919)是南非联邦第一任总理(1910—1919)。(译注)
[20]虽然奥兰治自由邦发展成为一个在政治和经济上都非常成功的共和国,但它经历了与英国的长期战争,直至它在1900年被英国入侵,成为奥兰治河殖民地。1910年,加入了南非联邦。虽然这个共和国的名字有一部分是源自奥兰治河,但却是荷兰新教拓荒者以荷兰执政家庭——奥兰治家族的名义赐予的。(译注)
[21]南非联邦(the Union of South Africa)是在1910年5月31日由原先分离的开普殖民地、纳塔尔殖民地、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所组成。南非有三个首都,便是1910年联邦成立时妥协的结果。1961年5月31日成为共和国,也就是南非共和国。(译注)
[22]禧年(the Jubilee Year)这一称谓来自《圣经》。“禧年”出现在《圣经》有三处,即《利未记》二十五章8—17节、《以赛亚书》六十一章1—3节和《路加福音》四章16—22节。三段经文中,《利未记》是一个预表,是节期的宣告;《以赛亚书》是预言主耶稣才是真正禧年的来到;《路加福音》中,主耶稣的到来则是预言的实现,是一个宣告,宣告禧年,进入恩典的时代;他还要再来,那时就要进入千年国度,完满享受禧年的美好。第五十年为禧年,在这一年里,一切都获得释放和复原。当连续度过七个七年后,到达七七的完美数字,便以庆祝的号声宣布第五十年来临。(译注)
[23]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国第一大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纪末完成这项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教堂内还有一个雷恩的墓碑,上书:“If you seek his monument,just look around.”(如果你在寻觅他的纪念碑,只需要看看周围。)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的宗教中心,建筑为华丽的巴洛克风格。这座宏伟建筑设计完美,内部静谧安详,是建筑大师雷恩最优秀的作品。塔顶是眺望伦敦市区的绝佳地点。1981年,在此举行过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的婚礼大典。(译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