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学原理》阅读后的感悟

《经济学原理》阅读后的感悟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读过的著作中《时间简史》《西方哲学史》《经济学原理》都算是做到以上两点很好的代表。Mankiw作为布什政府的经济顾问,其著作《经济学原理》的风格却像一位平易近人的朋友,在和你一次次愉快的聊天中就带你走进了经济学的世界。《经济学原理》,(美)尼可拉斯·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之后全书围绕这十点展开。

《经济学原理》阅读后的感悟

霍金曾经说过,伟大的科学家要做到两件事:在自己的领域登峰造极;让普通人明白自己的工作。我读过的著作中《时间简史》《西方哲学史》《经济学原理》都算是做到以上两点很好的代表。如果考虑到我本身对物理和哲学还有一定的兴趣,那么Mankiw给我带来的改变就显得可贵了。Mankiw作为布什政府的经济顾问,其著作《经济学原理》的风格却像一位平易近人的朋友,在和你一次次愉快的聊天中就带你走进了经济学的世界。在接触这本书以前,我对经济学的概念几乎为零(说是几乎,是因为高中政治还牵涉到一些马克思经济学)。我甚至一度认为经济学是经济类从业者才需要学习的东西。读完这部书以后,我才深刻体会到经济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正如会装电脑、平时健身、有空练琴的人不一定非得是IT人士、运动员、音乐家一样,了解了经济学不过是一个正常人素养的一部分。而拥有这种素养的人,在面临学习工作生活的抉择时无疑更容易做出正确判断。

《经济学原理》,(美)尼可拉斯·格里高利·曼昆著,梁小民、梁砾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之后全书围绕这十点展开。书上几乎没有特别晦涩的理论性阐述,更多的时候,作者是用例子来讲解,通常还会给出新闻或是重大事件来论证。比如作者在解释“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的时候,先给出定义“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一样东西而放弃的东西)。紧接着举例,一个年收入6万的员工辞职做生意,每年挣7万,那么这6万就是机会成本。当然作者也不忘补充,机会成本不单单是金钱:作为员工收入稳定,不用担惊受怕,自己做生意则会承担风险,精神上的这种焦虑值不值金钱上多出的1万呢?在介绍了机会成本的基本概念后,作者提出了问题: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紧接着自己回答。这种引导性的自问自答很容易就让我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联系于自身:我们读研的成本是什么?没有学过经济学的人会说:学费、住宿费、伙食费,等等。而有机会成本概念的人则会明白,上述开销非但不是成本,反而是读研的福利,因为外面的物价更贵!那读研真正的成本是什么呢?看看研究生放弃的东西:读研期间的时间。这个时间如果用来工作可以挣钱、可以获得工作经历,甚至可以有机会组建自己的家庭等。当然,我们肯付出机会成本,原因还得回到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其中一条: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而在讲这条原理的时候,作者也是循循善诱,真正从初学者的观点出发来引导读者学习。像这样主动去涉及生活的内容,比如时间管理教育投资健康投资等,在书中还有很多。

本书强调趣味性和“学生导向”,但这不意味着本书没有提供系统的经济学基本理论,事实上这本书包含了经济学初级教程所有的中心论题和基本原理。全书分为Microeconomics和Macroeconomics两册。在Microeconomics一册中作者用最简单的雪糕市场(Market for ice cream)模型给读者简明地介绍了供求、成本、市场、税收、劳动力、竞争、垄断等基本概念,其中所涉及的许多的分析手段对数学都没有什么太高要求,真正做到人人能读懂。Macroeconomics一册则是在上一册的基础上,将相似的分析手段运用到国家政策层面,向读者说明了一国的生活水平、失业率、物价、通货膨胀汇率国际贸易等之间有何等深刻的联系。其中当然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专业名词如GDP、CPI这些。当然,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很多问题尚无定论,因此作者在书的最后也提到了一些前沿成果和争议性话题,供读者自行思考。总的来说,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整本书结构完整、内容前后呼应、知识点分布合理、进阶梯度适中。认真学习完此书后定能形成自己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除了严谨的知识构架,作者似乎更想传播一些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的思维模式。正如其在书里说:“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purpose of this book is to help you learn the economist’s way of thinking”(本书唯一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你学会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具体体现在作者除了教会我们一些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以外,还不时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复盘,然后用经济学家的眼光来剖析该事件始末。在讲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的时候,作者顺便分析了罗马帝国主动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的原因;在讲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时候,作者利用欧洲黑死病事件解释了经济学家眼里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讲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的时候,则是拿古巴核危机来为大家解释了什么是“zero-sum”(零和)。之前我只会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的世界观来看待问题,而看完此书之后,我仿佛多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此书让我的世界观更加完整。(www.xing528.com)

在看待世界有了新的角度之后,我对身边的很多事情都有了另一种解读方式:小到自己无意识的一些时间安排,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到国家政策对自己的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对于个人来讲,以经济学家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能让自己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既然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那么胜利永远属于细心规划、合理安排──换言之──高效的人。更何况,我们常说要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而现在国家的发展又是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而这一个中心──不是别的──正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对于国家出台的政策,如果我们不能以经济学家的思维去解读,那么在对时代潮流、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上肯定是要落后于具备相应能力的人的。

作者在书里提到:“Economists have two roles.As scientists,they develop and test theories to explain the world around them.As policy advisers, they use their theories to help change the world for the better.”我们大部分人也许不会成为经济学家,但是无论我们将来处于哪个行业都应该具有经济学家的思维。对于国家来讲,对内,好的政策能促进经济发展,好的经济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学习西方经济学,可以了解西方国家的思维模式,能让我们理解西方国家做出某些决策的动机,因此就有助于我们在与西方人士、西方企业甚至西方国家进行交往乃至谈判的时候把握要害,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点恐怕是Mankiw也没想到的中国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福利吧。

从个人、国家以及各方面的需求来看,学习经济学都是很有必要的。好处自不必提,但是我要说的是,我在看Mankiw的《经济学原理》之前,完全没有想这么多。只是偶然的机会,我读了几页此书,便再也停不下来。学习是一个了解人生、探寻万物规律的充满乐趣的过程,有什么快乐能比得上抛开考试单纯地去学习一门知识呢?况且这个学科带来的还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如果你哪天感觉生活无聊需要点改变,我建议你带上Mankiw的《经济学原理》,寻一安静之处,或书房,或竹林,或图书馆,泡上一杯素茶,单纯地享受此书带来的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