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育:中国完全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美育:中国完全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和全国范围内提倡美育,曾产生巨大影响。着眼当下中国“完全之教育”,德、智、体、美四育缺一不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更是将“美育”的必要性、紧迫性不断突显。“寓教于乐”“诗歌指出了生活的道路”,强调美育在大学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以实现专业成才、精神成人为目标的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美育:中国完全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海量信息、网络世界令人目不暇接,人们对许多事物的了解都趋于表面、快速。浅表性、超效率、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与生活世界的关系不自觉地疏远,人的存在、人的精神自由、人的趣味若隐若现,目标近视、凡事近利、关系失衡(叶朗指出了当今世界的三个突出问题:人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失衡、人的内心世界的失衡、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只顾效率与工具实用,了无生趣,多了几分俗气,少了一点“无所为而为”的勇气,缺了一些欣赏“美”的能力。然而,“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一个完全的人,其自身不仅要温饱、要事业、要思想,内心一定是渴望“免俗”的,也会有审美的精神需求,需要通过审美活动的体验,回归人类的精神家园,应对人类正面临的精神危机,从而收获“灵魂的狂喜”,确证自己的存在。

这确实是一个“谈美”的时代!如今,我们除了用茶杯喝水,会更在意选择茶杯的设计、色彩;我们更想去星巴克喝咖啡而不是在家或者办公室;人们除了使用商品,更注重商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也正因为如此,文化产业创意产业、艺术产业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有经济学家认为,迄今为止人类经济发展历程表现为三大形态,一是农业经济形态,二是工业经济形态,三是大审美经济形态。所谓大审美经济,就是超越以产品的实用功能和一般服务为重心的传统经济,代之以实用与审美、产品与体验相结合的经济。这种大审美经济时代或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正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追求一种精神享受,追求一种快乐和幸福的体验,追求一种审美气氛;审美的要求将会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也就审美化了”。(www.xing528.com)

那么,审美心胸如何培养?审美能力从何而来?人的精神危机如何化解?康德说:“人是教育的产物。”这也引出了一个在《谈美》中没有涉及的话题──美育。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和全国范围内提倡美育,曾产生巨大影响。而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倡美育的思想家是孔子,他倡导“礼乐相济”(德育与美育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现代审美教育之父席勒认为:“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简单来讲,可将美育理解为通过引导受教育者参与审美活动,体验人生意趣、提升人生境界,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协调理性与感性、思想与情感、理智与身体的教育,其目的有别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德育”,在于保持个体的人本身的精神平衡、和谐和自由,解决人自身深层存在的情感、心理、欲望等问题。着眼当下中国“完全之教育”,德、智、体、美四育缺一不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更是将“美育”的必要性、紧迫性不断突显(美育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谈美》中关于美的创造的论述,“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欣赏中都寓有创造,创造之中也寓有欣赏”,“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每个哲学家和科学家对于他自己所见到的一点真理都觉得有趣味,都有一股热忱去欣赏它”,充分体现了审美活动的创造性、无功利性、直觉性、超越性和愉悦性。大学是唤起奇迹的地方,是飞扬理想的疆域,是超越功利的圣地;大学亦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乐园,是发现自己、认识世界、反省人类最基本价值的殿堂。“寓教于乐”“诗歌指出了生活的道路”,强调美育在大学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以实现专业成才、精神成人为目标的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以为,人文教育、通识教育、博雅教育素质教育等本义,也在于此──人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