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虽然与各门学科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但它作为人的行为规范,有它自身的特性。礼仪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性
礼仪本身就是一种规范,它在人们长期的交往实践当中形成,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的相对固定方式保存下来,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举止,是人们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否遵循这种行为准则,不仅影响个人交际的成败,而且反映一个人的道德水准。总之,礼仪是约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惯常行为模式。因此,任何人要想在交际场合表现得彬彬有礼,都必须遵守人际交往的惯例,“独家创造”的礼仪规范是不能令交往对象接受的。当然,人们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人际交往的惯例,要视具体的交际情境而定,也就是说,礼仪的规范性是受礼仪环境制约的,不能一概而论。
(二)多样性
礼仪具有多样性。首先,礼仪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社会生活的内容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决定了礼仪的多样性;再者,不同的个人在其学习、生活、工作等的特定领域,由于其社会角色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礼仪要求。比如,一个成年女子可能扮演以下这些角色:在家庭中她可能是母亲、妻子、媳妇,在单位里她可能是职员、领导,出行坐车她又可能是乘客、游客,来到餐馆她又成为顾客。从前面的礼仪分类中,我们也可见礼仪种类的繁多。总之,不管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礼仪都是丰富多彩的。
(三)继承性(www.xing528.com)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礼仪文化都是在本民族固有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的,都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对本民族传统礼仪的传承、扬弃,就不可能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又独具本民族特色的礼仪文化和礼仪规范。各民族的礼仪作为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淀,不会因历史的变迁、社会制度的变革而消亡。对于传统的礼仪文化遗产,正确的态度是不应当食古不化,不加选择全盘照用,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当是有扬弃,有继承。
(四)差异性
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等存在差异,导致礼仪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礼仪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上,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是这个道理。礼仪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约定俗成的,这是民族礼仪文化的共性,但是对于礼仪的运用,则会因现实条件的不同而使其意义出现差异性,具体体现在同一礼仪形式常常会因为时间、地点的不同而使其意义出现差异。比如,点头在大多数国家都表示赞许、肯定等意义,但在尼泊尔则表示否定,而摇头的意义则刚好相反,正是“点头不算,摇头算”。礼仪的差异性还表现在同一礼仪形式,在同一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会有差别,例如握手,男女之间握手的力度要求不一样。再者,同样意义的礼仪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同样表示欢迎和友好,有的用拥抱,有的用握手,有的用亲吻。
(五)社会性
礼仪这种文化形态,有着广泛的社会性,它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到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只要有人和人的关系存在,就会有作为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礼仪存在。再者,礼仪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而与时俱进,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世界经济国际化、一体化日趋明显,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礼仪也随着这种社会的变化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