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涉及的社会生活面十分广泛,但不管是哪种礼仪,都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礼仪主体、礼仪客体、礼仪媒介、礼仪环境。
(一)礼仪主体
礼仪主体是指礼仪活动的实施者和操作者。具体操作、实施礼仪活动的通常是个人或组织,据此可以将礼仪主体划分为个人主体和组织主体。
1.个人主体
当礼仪活动由个人来操作、实施时,礼仪主体就是个人主体。这种礼仪活动一般规模较小,程序比较简单,例如,参加朋友的婚礼、举办生日宴会,参加者、举办者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完全由个人具体应用,代表的是个人。
2.组织主体
当礼仪活动规模较大、程序较为复杂时,礼仪活动通常是一种组织行为,此时,礼仪的主体就是组织主体,例如,某高校经济管理系学生会干部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这项活动中礼仪的主体就是该系学生会。
当然,个人主体与组织主体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会发生变化的。例如,某机电进出口公司的总裁张某将参加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国际经贸洽谈会,他就不仅代表他个人,还代表了他所在的公司、国内同行业,甚至代表了国家的形象。
此外,礼仪主体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礼仪主体的代表人。礼仪主体的代表人是指代表礼仪主体进行礼仪操作和实施的人。对于组织类型的礼仪主体来说,其礼仪行为必须由具体的人代表组织进行具体操作和实施。对于个人类型的礼仪主体来说,礼仪应由个人来完成,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外出不在或其他原因,可以委派代表者实施礼仪活动。例如,某地某超市举行一周年店庆活动,发柬邀请另一超市的总经理参加,如果总经理不在,可以让副总经理代表前去,要注意的是,选派的代表要能够真正代表礼仪主体,为礼仪对象所认可。
(二)礼仪客体
礼仪客体又称礼仪的对象,指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它的外延十分广泛,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圣洁的也可以是污秽的。例如,佛教的舍利子、意大利都灵大教堂中陈列的耶稣遇难时的裹尸布、藏族的哈达等都可以作为礼仪的客体。
礼仪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主客体的转化是由礼仪主体决定的。我国传统主张礼尚往来,孔子说“有来无往非礼也”,在你来我往中,礼仪的主客体就发生了转变。为了促进双方之间关系的巩固和发展,主客体之间都应该自觉地促成这种转换。例如,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日本,日本青年代表团应邀回访中国。(www.xing528.com)
(三)礼仪媒介
礼仪媒介是指进行礼仪活动所要依托的媒体。任何礼仪都必须使用礼仪媒介,不使用礼仪媒介就无法传达礼仪信息。礼仪媒介种类繁多,可划分为口头语言礼仪媒介、书面语言礼仪媒介、形体礼仪媒介、界域语言礼仪媒介、物体礼仪媒介、事体礼仪媒介等。
(1)口头语言礼仪媒介,指通过口头语言来传达礼仪信息的媒介,如电话、交谈等。
(2)书面语言礼仪媒介,指通过书面文字来传达礼仪信息的媒介,如贺信、邀请函、请柬等。
(3)形体礼仪媒介,指通过表情、动作来传达礼仪信息的媒介,如微笑、鞠躬、挥手致意等。
(4)界域语言礼仪媒介,指通过礼仪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位置来传达礼仪信息的媒介,如礼宾次序。
(5)物体礼仪媒介,指通过物体来传达礼仪信息的媒介,如互送礼物、纪念品等。
(6)事体礼仪媒介,指通过相关事体来传达礼仪信息的媒介,如签字仪式、宴请等。
(四)礼仪环境
礼仪环境指礼仪活动得以实施的具体时空条件,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礼仪环境对礼仪活动有严格的制约作用。“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采用什么样的礼仪受具体环境的限制,如何实施礼仪也由具体环境决定,例如吻手礼,一般流行于西方上流社会;再如女士坐姿中的“双腿斜放式”,双腿斜向左侧还是斜向右侧,视交谈对象的位置而定。
在礼仪实施的过程中,上述四个基本要素是缺一不可的。没有礼仪主体,礼仪活动就无法进行;没有礼仪客体,礼仪就缺乏指向;不借助礼仪媒介,礼仪信息无法传达;不考虑礼仪操作的实际环境要求,礼仪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失去应有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