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是一门学问,其中奥妙无穷,“懂行”是一个重要法则。“懂行”的实质是能抓住赞美的事或物的实质,不说外行话,让别人听起来在行、老练。许多人常犯外行的错误,见了什么都说好,见了谁都说高,有的是不懂装懂,有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语言不到位,
说不到点子上去,切不中要害,缺乏力度。在书法展上,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似懂非懂,不懂装懂的人发出这样的赞叹:“这字写得真好!”问他究竟好在哪里,他支吾半天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或者有人慨叹:“这手字真乃绝活!我一个也认不出来!”如此赞扬,岂止浅薄,简直是出言癫狂,岂有此理!
做一个内行的赞美者,要懂专业知识。常言道:“隔行如隔山。”
现代社会中,专业分工很细,各专业相对独立,自成相对封闭的系统。如果知识面狭窄,无疑就成了“门外汉”,空怀一颗善良的心,却找不到赞美的话题。
(1)要善于使用专业术语
术语是构成一门学问的细胞,是其基本构成要素和基本概念。俗话说,各行都有各行的行话、“黑话”。曲艺中有吹、拉、弹、唱,其中又各有丰富内涵;相声中有说、学、逗、唱;围棋中有边、角、星、目、棋筋、收官等;书法中有筋、骨、神、锋,这些,都是某一领域中的“行话”。在一定的场合下,你用专业术语予人以赞美,让人觉得你是“圈内人”,你的赞美才会让人觉得可信,有权威性。
一次,谭鑫培把年轻的唐在火斤介绍给程砚秋大师时,夸奖道:
“这是唐在忻,圣约翰大学的高材生!在火斤对老生、青衣、花旦都拉得好,近来潜心钻研你的程腔,依我听简直跟周昌华拉得一模一样。”当时,唐在炘正从师周昌华学胡琴,为京戏吊嗓子,还是一位没有名气的年轻人,程砚秋则是一位京剧大师,梨园名家,如果赵鑫培的介绍没有相当的水平,这位年轻人恐怕不会引起程砚秋的注意。赵培鑫的介绍却非常内行。他的术话,如“老生、青衣、花旦”用得恰当而娴熟,显示了自己对京戏有一定的研究,对京戏人材有一定的鉴赏力,具有知人识人的功底,看人一般不会看错。特别是他说唐在炘正潜心研究程砚秋创立的程腔,更令大师高兴。
(2)对某一行要有一定的造诣,你的赞美才会令内行人接受,
并视你为知己好友
还是以唐在炘为例。唐在火斤同程砚秋的谈话,显示了这位年轻人对京戏的了解和认识。
程:“你跟昌华学的胡琴?”
唐:“嗯,跟周先生学三年了。”(www.xing528.com)
程:“学戏吗?”
唐:“也学。”
程:“好。”(含笑点了一下头)“刚才,培鑫说你原来拉余派老生?”
唐:“是的,他的演出是我拉的。但我喜欢拉青衣,更喜欢您的戏!”
唐:“您的唱腔深沉、细腻、节奏感强、新颖动听、变化多。特别是愁戏,感情真挚,包含有丰富的内容……”
程砚秋凝神听着,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而深邃了。最后,他很高兴地说:“好!我们京剧必须提高,就是需要文化水平高的大学生参加进来一起摘。我欢迎你呀!”后来,二人成为关系密切的挚友。
唐在火斤对程砚秋的赞美,处处流露出他在京戏方面的造诣。如果他不谙熟此中道理,不能对程派唱腔做出如此内行而别致的分析和评价,程大师怎会轻易欢迎他?作为艺坛名家,程砚秋身边不乏崇拜者,溢美之声也不绝于耳。然后,唐在火斤在行而有见地的精辟分析,爽朗而文雅的谈吐,深深地打动了程砚秋,在他听来,唐在火斤的称赞发自肺腑,坦诚、真切、准确,通过谈话,程砚秋发现了这位年轻人深厚的京戏功底和可塑性。否则,大学生只能去从事他自己的专业,文化水平再高,也不可能进入京戏这专业性极强的领域。
药剂师配药工作,程序很复杂,质量要求很严格。他们配完药后,有的还要亲自服药试验。某制药厂的厂长,精通配药程序,深深为药剂师的敬业精神感动,称赞药剂师道:“为了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在正式投产前,他们对新药抢吃抢喝,我严格控制,他们又不择手段,多吃多占,在自己身上反复试验。”厂长的赞美既内行又幽默。厂长的赞美,首先表现了他对药剂师工作非常了解,对药剂师工作的难度非常理解,因此,在他的赞美中,蕴含着对职工们的献身工作精神的崇敬之情,对职工们的体贴之意,说的实实在在,职工们的感动之情肯定也实实在在。他们看到了厂长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看到了厂长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和褒奖。厂长之所以能使自己的赞美收到这榉的效果,奥秘就在于他了解、熟悉职工们的工作。试想一下,如果厂长只负责总的领导、管理,对车间业务不了解,他又怎能说出如此令药剂师们感动的内行话呢?其次,“抢吃抢喝”、“不择手段,多吃多占”,使领导的赞美充满了幽默,使内行话说得生动、活泼、亲切,具有一般的、生硬的专业术语所不具有的感染力,药剂师的献身精神和领导的关切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外行。毛泽东曾提出过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今天,我们已面临着一个外行赞美内行的问题。方法的主要点就是经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变得内行一些。比如,在会见一位从事某种专业的人员之前,搜寻一些关于该专业的书籍等信息,细心研究,并了解一下这人的背景材料,就会使自己变成一个内行的谈话者。记者们由于从事新闻职业,在人们的眼里,他们上天入地,无所不知。实际上他们也并非什么都精通,他们的方法就是在采访前先想方设法使自己变成一个内行,或准内行,在采访时便可抓住问题的实质,侃侃而谈。
有一次,我接受了去北京市环卫局调研的课题任务。在此之前,我对环卫作业知之甚少,就从各方面搜集了一些材料,坐下来认真研读,自觉差不多后来到了环卫局。与局领导接洽时,我先恭维几句:“咱们市环卫局有着优良传统,劳动模范时传祥就是咱们局培养出来的。”环卫局领导很乐意听,给我讲了些当年时传祥背粪的感人事迹,谈话立刻活跃起来,我进一步说道:“当时环卫作业设施落后,运粪靠人工背,垃圾靠人工扫。据了解,近些年来局里做了大量工作,改善了环卫设施,机械化程度也提高了。但人们对环卫作业了解很少,认为环卫不过是扫扫垃圾就行了,其实还有垃圾运输、消纳工作,更复杂、辛苦、重要。我这次来调查,就是想了解一下环卫工人的酸甜苦辣,向社会宣传,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环卫局领导听后很高兴,热情地为我的调研开了绿灯。现在,社会上调研、采访的事很多。一些人根本什么也不懂就下去调查、采访,被所到单位的领导和职工看不起,认为这样的人所进行的调查、采访不会有什么结果,他们的报告不会有什么影响和权威性。我在这次调研中,环卫局领导首先意识到我对环卫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我不仅提到了他们引以为荣的时传祥事迹,而且对环卫作业的辛苦深表同情、支持和赞扬,这就大大缩短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并让他们认识到我们的调查会对宣传环卫起到一定的作用。因而,对我的要求欣然接受。
(3)内行的赞美者还表现为独具慧眼
独具慧眼的赞美者善于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优点、长处和意义。比如,面对一副书法,几乎所有的人都出口叹息道:“真是太绝了!”“我再练十年恐怕也赶不上!”书法家对这样的恭维早就习以为常了。独有一位幽默赞道:“常言说,字如其人。您的字遒劲有力,运笔沉稳,是和您刚正不阿的秉性,沉着老练的处世态度分不开的。”谈字论人,在行在理,独辟蹊径,巧妙换了个新角度,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赞美与众不同,技高一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