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刑法分则案例带来的重要启示

刑法分则案例带来的重要启示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各级法院加强了纠错力度,一批涉企业产权的案子被纠正。本案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再审改判,成为涉企业产权类案件的“标杆”。本案原审和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对不少事实的认定定性都不一样,对规范性文件的解读也不一样,这就说明原审判决没有严格依据证据认定,案件的办理没有严格依法进行。

刑法分则案例带来的重要启示

民营企业发展不易,民营企业的领导者既需要关注市场方向,还要时刻防范各种法律风险,尤其是刑事风险。随着经济发展走向深入,各类利益、关系复杂,企业家陷入各类纠纷很常见。物美的案件告诉我们,企业合规合法经营非常重要,企业为了良性发展经不起折腾。再好的企业,如果一心只想着经营事务,忽略了法律层面的建设,都有可能面临危险。

作为司法工作者,面对纷繁复杂又易变的社会,不能就法条论法条。对规范性文件进行解释时,要运用多种解释方法,并注意各解释方法的位阶。对政策的导向解读,要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司法工作者应有大视野,对于经济类案件,不仅要懂法律,更要懂得法律背后的法理,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发展形势要有全面了解。视野太窄会最终损害正义的实现。

企业产权需要刑法保护。企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法治的健全,刑法不能成为剥夺企业发展的工具。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发布的《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规定:“对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因经营不规范所引发的问题,要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客观看待,严格遵循罪刑法定、疑罪从无、从旧兼从轻等原则,依法公正处理。”“历史和发展的眼光”正说明了看问题的视角,不应将不规范一律当作违法犯罪,对企业在创立初期为应对困难采取的一些措施应辩证看待,以对企业发展有利、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权衡谨慎处理各类案件。企业的经营千头万绪,无不与社会各层面打着交道,蕴含着各方面风险。社会参与者要尊重企业的经营规律,不能看到有利可图就插一手,司法机关更是如此,保持谦抑性对企业有着生命线般的作用。

近年来,各级法院加强了纠错力度,一批涉企业产权的案子被纠正。这充分反映出司法机关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方面走在前列。本案由最高人民法院直接再审改判,成为涉企业产权类案件的“标杆”。再审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我国的审判监督程序针对已生效的裁判,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无论再久远的案子,只要事实上、法律上或程序上有错,该纠正就得纠正。纠正错案是对当事人负责,更是对人民负责。司法是社会的底线,物美案的纠正,就明确了最高司法机关的态度,划定了法律的边界,让企业家放心,有助于全社会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www.xing528.com)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具体包括“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意见有助于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保障,只有清除企业发展的外部障碍,企业才能顺应其自身运作,良性发展。

本案还彰显出裁判任何案件都应遵循的道理,即坚持证据裁判、实事求是、罪刑法定,这些不仅是理念,更是应当时刻对照的标准。本案原审和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对不少事实的认定定性都不一样,对规范性文件的解读也不一样,这就说明原审判决没有严格依据证据认定,案件的办理没有严格依法进行。这不仅是司法是否做到能动的问题,还是案件能否公平办理的问题。证据裁判是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审判只能以现有的证据作为事实依据;罪刑法定是刑法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它划定了罪与非罪的界限,不能随意出入罪。这些都告诉裁判者,犯罪的认定要非常慎重,不构成犯罪的不能拔高认定为犯罪。物美张文中诈骗案,包含着人物命运与平反纠错的跌宕起伏,使其成为裁判史上的代表性案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