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改革:科学合理知识结构设计

新课程改革:科学合理知识结构设计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借鉴和参考林崇德等人关于教师素质及知识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称职教师应具有广博的通用性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情境知识。这些构成了称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以上分别叙述了称职教师应具有的四方面的知识,接下来阐述四者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科学合理知识结构设计

借鉴和参考林崇德等人关于教师素质及知识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称职教师应具有广博的通用性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情境知识。前三者主要是间接知识,而实践情境知识则属于教师的直接知识。

1.本体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即教师对任教学科所具有的相关知识。本体性知识的重要性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也一向被理所当然地视为教师必备的专业内涵。称职教师需要知道一部分学科知识,并达到一定水平,然后才能教授学生。本体性知识是称职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它包括内容性知识——学科里的事实、概念、原理等;实质性知识——学科领域中的理论框架和结构;逻辑性知识——学科领域中新知识被引入的方式。学科的学术根源和历史发展、研究者探究该学科知识的标准与思维方式等。此外,还包括对学科发展最新成就和趋势的基本认识和价值判断。总之,称职教师应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掌握与学科内容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学科的最新发展。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称职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之间并非是线形关系,二者不是一一对应的,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仅是成为好教师的必要条件。即丰富的学科知识并不必然等于教学成功,但要取得教学成功必须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

2.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陈述性知识是回答“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回答“怎么办”的知识,条件性知识则是指个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已有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一种知识类型,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涉及到“如何教”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就要对具体学科知识学习中的问题(比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呈现学科知识等)进行理性的解释,这就需要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理论等知识。这些构成了称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具体而言,称职教师须掌握的条件性知识主要有:课程论知识——关于学科知识如何组织以适合学生学习规律并便于实施与测量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一般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论知识——关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知识;班级管理的知识——如一个好的班集体的主要特征、班级教学与管理的有效方法等;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知识——关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征、学生学习的规律和有效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的知识;教育科研的知识——关于科研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科研应有的精神、科研的常用方法和一般程序、科研结果的解释和成果推广等方面的知识。(www.xing528.com)

3.实践性知识

称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变幻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由经验提供的应对教育教学现场的直接知识。这种知识属于一种临床性知识,其中既有直接获得的个人经验的积累,又有通过情境学习获得的他人经验的借鉴。实践性知识受教师个人经历、实践活动等的影响,其表达往往包含着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存在。称职教师应该具有相应的实践性知识,只有如此,才能对不确定的复杂的教育教学情境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并采取适合特定情境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的案例分析、行为访谈以及教学经验介绍等是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4.文化知识

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及其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通用性文化知识。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影响力。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更容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

以上分别叙述了称职教师应具有的四方面的知识,接下来阐述四者之间的关系。广博的文化知识是称职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有效传递本体性知识,需要结合学生的特征对其作出符合教育和心理科学原则的解释,以便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因此,条件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递起理论性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教育教学情境的丰富性和具体性使得教师的条件性知识难以解决所有具体教育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恰好能弥补条件性知识的这一缺陷。可见,条件性知识规定着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原则而实践性知识则提供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