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考试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考试改革应与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一致。国家新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是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方向的集中体现。所以,考试内容改革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改变以前只重视学生学业成就、忽视学生非学业素质发展的状况,全面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与成就。具体来说,考试的内容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强调考试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所发生的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认知或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的真实性、情境性。这种趋势同样反映在考试中。当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传统考试中那种抽象的、孤立的问题或测验条目,缺乏与真实生活的相似性,学生在这种考试中所得的分数,对他们未来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很少有预见价值。例如,学生在代数测验中也许知道如何计算方程式,但却不知道如何处理非代数情境中的等量关系问题。而教育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表现,更在于学生在非学校情境中的表现,在于学生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设计考试问题时,教师应充分考虑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加强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面对真实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2.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www.xing528.com)
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的教育目标,自然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成为考试关注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学生学习的愿望和热情、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个性品德、独立性与自信心等。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受这些素质本身比较难以量化测量的影响,在传统考试题目中,这些素质的测查是不受重视的。因此,如何有效地考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是新课程评价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从目前各国家级实验区的探索情况来看,在考评这些非学业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不提倡在期末对学生进行统一的非学业内容的集中评价,非学业内容的考评应主要参考日常的观察记录或主要通过各学科的考试来适当渗透。第二,在学科考试中,对非学业内容不要追求大而全的评价体系,要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各学科非学业评价的关键项目和关键指标,做到简明易评,科学有效。第三,除了要充分重视和利用非纸笔的表现性评价以外,也可以探索通过较系统正式的纸笔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素质作出评价的有效方法,如果精心设计,是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的。
3.考试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考试中,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客观性测验,如选择题、判断题,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的或获得答案的过程却不作任何要求。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性质。证据的运用、假设的形成等,这些对学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东西,都被摒弃到考试的视野之外。这种做法会给教育带来诸多弊端。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会导致学生对思维过程的轻视,只关注问题的结论,这不仅有可能养成学生知识探究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习惯,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而且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这种做法也使得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失去了一个良好的依据。因此,新课程考试改革要求,考试题目的设计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充分表现出搜集资料、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的全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