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夏佩尔:科学语汇与日常语汇的联系和意义对比

夏佩尔:科学语汇与日常语汇的联系和意义对比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夏佩尔对日常词汇和科学词汇的连续性做了系统研究。[6]夏佩尔借此表明科学语汇与日常语汇的联系,进一步表明科学概念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虚数、力矩、电离、夸克这些词,并不来自日常语词,而是直接由理论得到定义。关键在于,即使那些来自日常语汇的科学术语,在一门成熟的科学中,其意义也是由科学理论规定的。像夏佩尔那样用日常语词的意义改变来类比科学概念的发展模糊了这一根本差异。

夏佩尔:科学语汇与日常语汇的联系和意义对比

夏佩尔对日常词汇和科学词汇的连续性做了系统研究。他说:“至少作为一种工作假说,我们必须假定科学概念来自日常概念。”[4]夏佩尔具体研究了一些概念的发展,借以解说概念发展的连续性。例如,虽然我们对电子的理解经历了很多变化,但“电子”一词前后各种用法之间存在着“推理之链的联系”,正是这条连续的理由链使得我们今天仍然可以正当地谈论电子这个词的概念、意义或指称,虽然“电子”一词今天的意义和最初的意义已经大不相同。空间膨胀[5]、时间变慢这些概念是常识很难理解的,但夏佩尔提出,日常语词的意义本来就有历时的改变,会有所延伸,例如我们会说,我们要把办公室的空间扩大两倍,这堂课的时间过得真慢。[6]夏佩尔借此表明科学语汇与日常语汇的联系,进一步表明科学概念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

夏佩尔用理由链来取代一套永恒不变的充分必要条件:我们所需要的是考察一个概念的历史演变,发现在这一演变中的理由的脉络,而不是寻找某种共相,寻找一套永恒不变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我看,这无疑是个正确的方向,远优于普特南和克里普克把科学定义凌驾于日常界说之上的混乱理论。[7]但我觉得,尽管摸索科学概念和自然概念的连续性是极有意义的工作,但不可因此模糊了科学概念和自然概念的根本不同之处。

理由链也许可以解释那些来自日常语词的科学概念语词,如力、运动、惯性、时间、迁跃、细胞,[8]但它无法解释那些科学理论创造出来的科学概念。虚数力矩、电离、夸克这些词,并不来自日常语词,而是直接由理论得到定义。此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即使一个科学概念来自日常语词,这个语词即使是逐渐改变意义,最终也可能改变得面目皆非。日心说的反对者中有人拒绝伽利略的邀请,拒绝从他的望远镜里看一看天空。有的人看了,但不承认他在望远镜中所看到的。他们也许只是些老顽固。然而,用望远镜看还是看吗?那与用肉眼看是有差别的。比如,在那个时期,反射镜等是魔法师变戏法常用的道具,用来制造错觉和幻象。刚刚问世的望远镜品质不高,用它看蜡烛,往往看到蜡烛周边有好多小亮点,谁能保证所谓木星卫星不是镜片产生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多半会说:用望远镜看当然也是看。可是,用X射线机来看呢?用射电望远镜看呢?前面曾问:当天文学家声称“看到了”银河系中实际存在的黑洞,他们是怎样“看”的呢?他们看到了一个黑黑的洞吗?在这里,变化是逐步发生的。但也有简单干脆的改变。薛定谔相当仔细地向普通听众描述了物理学家怎样确定光线的客观性质的步骤,最后得出结论说:“观察者不是逐步被越来越精密的仪器取代的。……他从一开始就被取代了。……观察者对光现象所具有的颜色印象并不曾为揭示光现象的物理性质赐予一丝线索。”[9]当然,并不是说仪器自动揭示光现象的物理本性,仪器不但要人制造、操作,而且最终也要由人来读表上的读数。但读表上的读数也是观察吗?

在现代物理学中,“看”和“观察”这些语词的含义已经和它们的自然含义相去很远了。无论变化逐渐发生还是一下子发生,最终,改变都是根本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喜欢谈论观察语句等等,观察颜色的变化和“观察”量表上的读数可是相当不同的观察呢。

像力矩、电解质、同位素、连续映射这样的纯粹技术性术语,我们一望而知它们的意义是由某种特定的物理理论规定的。我们也许不懂得这些语词,但它们并不造成混淆。带来混淆的反倒是运动、加速度、动机这类语词,它们来自自然语言,同时又是科学理论中的概念。我们外行很难摆脱这些概念的自然意义,然而,它们在科学理论中往往有很不相同的意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鱼,在我们的日常理解里,鲸鱼海豚都是鱼,而在动物学里,它们不属于鱼类。

作为科学理论概念,它们不受自然概念的约束,它们可能与自然概念大相径庭,甚至互相冲突,例如惯性运动、运动状态、不可见光、无意识动机、空间膨胀、空间弯曲。我们从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可以看到它们在自然理解中的含义和在科学理论中的含义是多么不同。牛顿在建立绝对空间的概念时说,空间各点在运动是荒唐的,它们能在哪里运动?我们也会问,空间向哪里膨胀?时间向哪里弯曲?(www.xing528.com)

关键在于,即使那些来自日常语汇的科学术语,在一门成熟的科学中,其意义也是由科学理论规定的。运动、力、空间、时间、质量、真空,在科学中的用法和日常用法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科学规定自己的概念。我们平常怎样使用这些词,对物理学家没有多少约束。

如果科学对运动、光等等的定义和我们对这些词的日常理解相悖,科学干吗还要使用日常语词,说它讲的是“运动”和“光”呢?它为什么不给它所界定的东西另起一个名字,就像语素、夸克这类与日常语言无关的语词?科学所理解的光、运动、词,并不是与日常理解的光、运动、词完全无关的全新概念,它们是日常概念的某种变形、伸张、深入。在不断的理论构建过程中,它们最后的理论意义和日常概念脱离开了,但它们构成了自然理解和理论理解之间的桥梁。我们这些不懂科学理论的外行也能对这些理论有粗浅的、带有或多或少误解的理解,正是因为这些基本概念和我们的常识、和我们的日常概念有某种联系。实际上,我们外行常见的科学语汇多半来自日常语词,我们或多或少能够理解这些桥梁概念,而像力矩、电解质、语素、夸克这样的概念,是由某种科学理论创造出来的,我们不掌握相关理论就完全无法理解。

仅仅指出日常语词在用来建构科学理论的过程中会一步步变得面目皆非还远远不够。我愿强调的是这种转变和语词意义的自然改变是不一样的。语词意义的自然改变是就事论事的,而语词意义在科学理论中的意义改变是系统的,服从于特定理论的需要,有固定的数学化倾向。[10]自然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虽然经常是逐步进行的,但这种转变的方向则是稳定的。下几节将以运动、静止、力、加速度等概念来表明了这一点。语词在进入科学理论体系之后的改变与它们的自然改变不可等量齐观。像夏佩尔那样用日常语词的意义改变来类比科学概念的发展模糊了这一根本差异。

日常概念的自然演化是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的,新概念出现了,取代了旧概念。科学概念的产生却不是这样。尽管在科学理论中,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冰是有热量的,鲸鱼不是鱼类,但在我们的自然理解中,太阳仍然东升西落,冰是冷的而火是热的,鲸鱼还是鱼。科学概念原则上并不取代自然概念,而是构造一个整体,形成一种新的语言,一种亚语言。

在一个成熟的科学理论中,科学理论概念逐步取代了自然概念或曰经验概念,前者越来越少地依赖于后者,理论概念之间互相定义,逐步获得理论严格性。也可以反过来说,新理论的成熟和自治,其标志即在于它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概念,从而能够提供一套新的系统描述事物的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