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说,在希腊人的观念里,地球是一个圆球,天空也是一个圆球,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中央,天球则每昼夜环绕地球旋转一周。这种观念,库恩称之为“两球理论或两球模式”。
天球旋转,但必然有两个点是不动的,亚里士多德用地球仪来加以说明,地球仪总是固定在两个顶点之上的。在北方看到的顶点是北极星。
说两球,只是最粗略的说法。绝大多数的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不过,有些天体的周转却不那么规则,这些天体包括太阳、月亮、金星、火星、木星、水星、土星。这七个星星被统称为planets,漫游者。在中国天学中,它们被称作七曜。我们今天知道,除了金星、木星等等,还有另一些行星,例如天王星、海王星,但它们当时都观察不到,人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我们今天还知道,即使那些遥远的恒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实际上也在发生变化,但从肉眼观察,在几生几世的时间段里观察,看不出这种改变。因此,古代天文学,无论在世界上什么地方,都只注意到所谓七大行星的不规则运动。
行星的不规则运动给天文学家带来了很多麻烦,一直到哥白尼的时候,它们一直是天文学体系的难点所在,也是推动天文学发展的难题。
行星的不规则运动需要解释。按照天球理论,最简单的办法是为每一个行星单独配置一个天球。七大行星各有一个自己的天球,此外还有一个最外层的天球,即恒星天球,所有的恒星都镶嵌在这个恒星天球上。(www.xing528.com)
然而,行星不仅不断变换它和其他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而且,它们不像恒星那样,规规矩矩地匀速转动,从地面上观察,它们有很多奇怪的运行方式,甚至有时候会出现逆行,不是从东向西走,而是从西向东走。这里无法详细谈论行星的视运动,这些运动方式相当复杂,需要相当复杂的模型才能解释。给每个行星配置一个匀速旋转的天球是不够的。柏拉图的学生欧多克索斯(Eudoxus)为说明行星的视运动(表观运动),为多数行星各配置了四个天球,其旋转轴、旋转速度、半径都依所观察到的行星运动计算得出。整个体系设置了27个天球。
欧多克索斯体系的结构
欧多克索斯大概认为他的体系是纯数学性的,没有附加任何物理意义,仅仅是数学解释。
亚里士多德所采纳的宇宙模型是由五十五个天球构成的,五十五个由以太构成的互相连接的天球。层层天球由最外层的天球驱动。最外层的天球由不动的神所推动,神由此被界定为“不动的推动者”。运动则由较高的存在传递给较低的存在。[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