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锐意创新,迎难而上,奋力开拓,科学发展取得了新突破。预计2010年全省GDP达4.5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人均GDP达4.7万元,按现行汇率约折合7000美元。固定资产投资1.6万亿元,同比增长20.7%;消费品零售总额1.7万亿元,增长17.3%;进出口总额7847亿美元,增长28.4%。与此同时,全省农合机构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各项工作成绩显著,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改革发展任务,顺利实现并超额完成全省农合机构“十一五”规划各项主要预期目标。
一是规模、效益再上新台阶。2010年末全省农合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894亿元和5451亿元,均比“十一五”之初翻了一番多,“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17%和17.5%,存款市场份额继续稳居全省第二,贷款市场份额跃居全省第一。2010年全省农合机构实现经营利润167.05亿元,同比增长36.26%,实现账面利润108.88亿元,同比增长86.44%。“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经营利润529.64亿元,年均增长41.93%;累计实现账面利润269.81亿元,年均增长71.38%。这些数据说明了我们五年多来的深化改革是成功的。尤其是贷款份额跃居全省第一,说明去年我省农合机构抓住了机遇,加快了发展,对我省经济建设特别是“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二是产权改革不断深化。产权改革是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管理机制,推动我省农合机构向现代银行迈进的必经之路。回顾5年多的改革历程,从原来的多级法人体制到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再到2009年底三家农商行挂牌,然后去年又有两家农商行顺利开业,几家农商行稳步开展筹建工作,改革不断深化,成效越来越明显,我省农合机构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的信心和基础都在不断增强。
三是中小企业和“三农”服务创新水平明显提高。小企业专营中心、“三农”贷款专营中心的建设和信贷特色产品、全省统一品牌理财产品推广等都开展得有声有色。2010年末,全省农合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2387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3.79%,比年初增加477.93亿元,增幅25.04%;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141.99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7.64%,比年初增加607.98亿元,增幅23.99%。实现了涉农贷款“三个高于”和小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的目标,进一步巩固了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去年,省联社及广州农商行、东莞农商行、高要联社、禅城联社获得了广东省“金融创新奖”。我还关注到这样一组数据:去年我省有6家农合机构新设了小企业专营中心,至2010年末全省10家小企业专营中心累计发放贷款52.08亿元,平均收益水平为10%以上,不良贷款率仅为0.15%。这说明了中小企业市场完全是“有利可图”的,是大有可为的,我省农合机构坚持立足“三农”、立足中小企业、立足县域经济是正确的。
四是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按五级分类口径,2010年末全省农合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63.92亿元,降幅为17.99%;不良贷款占比为6.68%,在2009年底首次降至一位数的基础上,再下降了2.99个百分点,成绩非常难得。(www.xing528.com)
五是案件防控治理继续取得成效。合规制度建设、流程银行推广工作进展顺利,稽核检查工作不断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发案数及发案金额都大幅下降,而且案件都是在我们防控高压态势下加强稽核检查中主动暴露的,案件损失也全部追回。案防是确保农合机构安全、稳定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我省农合机构在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注重通过制度建设、流程化改造等来构建案防的长效机制,效果比较明显。
六是金融科技平台即数据大集中系统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科技是决定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先进的数据大集中系统使我省农合机构“如虎添翼”,其先进性在全国农信系统遥遥领先,功能不断完善,为下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七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及时解决13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问题,积极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组织开展各项救灾捐款,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正视我省农合机构长期面临的历史包袱重、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深刻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推动农合机构改革发展的紧迫性、艰巨性,科学筹划,脚踏实地做好“十二五”期间各项改革发展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