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太湖流域,民间有位神灵,流传久远,传说这位神姓刘,故又称刘猛将、刘天王等。在历代江南地方文献笔记中,猛将的原型是宋代一位抗金名将刘锜,传说他死后显灵驱蝗,被南宋王朝封为“扬威侯天曹猛将”。清雍正时改变其原型,又出现一个刘承忠,把他封作“驱蝗正神刘猛将军”,列入官方祀典。在民间信仰和传说中,他却成了一位受后母虐待的放牛少年,驱蝗虫而殁,得到民众的爱戴和祭祀,对猛将神的信仰至今不衰。
车锡伦、周正良《中国宝卷研究》中认为,刘猛将的神格,历史文献记载是驱蝗神,清代官府也是把他作为“驱蝗正神”列入祀典。但是在江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中,祭祀猛将的主要意义不仅仅为了驱蝗,更在于农民祈求他驱除农作物的病虫害,风调雨顺,稻蚕丰收。渔民祈求捕鱼安全,鱼虾丰收。明代以来,太湖地区祭祀猛将愈演愈烈,明清笔记记录颇多,如《清嘉录》卷七“烧青苗”条云七月间,“田夫耕耘甫毕,各醵钱以赛猛将之神。舁神于场,击牲设醴,鼓乐以酬,田野遍插五色纸旗,谓如是则飞蝗不为灾,谓之‘烧青苗’”。并云当时此风横塘、木渎之处尤盛。
通安的猛将会流传至今,并形成了地方特色。猛将会是轮流坐庄。旧时抬猛将一般定在夏、冬两季,夏天的叫夏猛将会,即在莳秧之后。冬猛将会在秋收以后,根据议定谁先谁后计划轮流进行着。待选定吉日之后,还要向亲朋好友发出喝猛将酒的邀请,届时各送上些礼物(以钞票为主),在镇西南一角的村民把抬猛将看得格外重要,若经户主邀请而不赴宴者,即标志着亲戚往来之断交。(www.xing528.com)
通安乡村视抬猛将同办喜事一样隆重。吉日,场上搭起“木园堂”,上午抬猛将的壮汉随吹鼓手们去庙里抬回猛将老爷,放在“木园堂”客堂中央供祭,全村都出来看热闹,同时另有明年轮到自己抬猛将的户主偷偷地溜到厨房去称一称“蹄髈”(生坯块肉)多少斤两,做到心中有数,来年不得少于前者,否则会被人背后评头论足。吃罢午饭,“东家”带领大家抬着猛将老爷,吹鼓手一路吹吹打打,挨家挨户将猛将老爷放到人家大门口供祭,并由一名吹鼓手念念有词地唱到:“千载流横到门来,一支清香接大人,生意兴隆通四海,一年四季保太平”,接着由预先安排的二人和着:“六阿六六来……”然后,赠上上天王小红旗数十面,当家人拿了小红旗插到自家庄稼田里,可起到驱虫消灾、保丰收的作用。因为与稻谷收成密切相关,各家各户十分重视,早早准备好素供、清香,候猛将老爷抬来,即磕头进香,祈祷护佑丰收与安康。
猛将出会也是民间盛大的节日,村民们特别是村中妇女都打扮一新,争相看出会。清严用三《猛将会竹枝词》诗云:“竞看赛会棹扁舟,村俏成群意气浮。桃柳风翻裙褶乱,歪斜吹散牡丹头。”“髻少乌云步少莲,布衫浆簇靛痕鲜。青团黄粽争相买,挖出荷包尽白钱。”“朝来挈伴过河东,为助神前花供共。每分三星须白镪,胎缨凉履各称雄。”“会毕分班上快船,腿酸脚软急呼烟。面筋蔬菜新煎酒,醉饱归来就凳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