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婚嫁风俗:谢媒礼、合八字、回门之道

婚嫁风俗:谢媒礼、合八字、回门之道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安一带,旧时婚礼前男方先谢媒人,送给媒人圆糕、腿肉、果品等,请吃谢媒酒,新人养子满月与周岁,媒人都要出场。纳吉则意味着双方正式订立婚约,这一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合八字”,又称“合婚”及定亲礼。铺床得由一对“花烛夫妻”、身体健康、家庭和睦、有子有女的尊长主持,一般是娘舅来办理。鞭炮一响,全村人来看行嫁。婚礼后新娘回娘家称回门,时间或在成婚当日或在婚后第二、第三天。

婚嫁风俗:谢媒礼、合八字、回门之道

通安婚礼,自古重“六礼”,至今基本保留。所谓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艺文类聚》卷四十礼部下“婚”条引郑氏《婚礼谒文》云:“纳采,始相与言语,采择可否之时;问名,谓问女名,将归上(卜)之也;纳吉,谓归卜吉,往告之也;纳征,用束帛,征成也;请期,谓吉日将亲迎,谓成礼也。”整个封建时代基本情形是“妇人因媒而嫁”成为社会风尚。媒人牵线,男女两家同意议婚,则开始“六礼”程序。风俗谓媒成后,媒人要吃十八只蹄髈。通安一带,旧时婚礼前男方先谢媒人,送给媒人圆糕、腿肉、果品等,请吃谢媒酒,新人养子满月与周岁,媒人都要出场。所以至今民间如有人做媒,还戏称“吃十八只蹄髈”呢。

古礼,请回女孩年庚帖,接下来便要策告祖宗,进行订婚前占卜,即所谓的问名。占卜获得吉兆,就要把佳音通知女方,即所谓纳吉。据《礼经·士昏礼》说,问名之后,男方“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昏姻之事于是定。”通安旧俗,纳采时,男方家要携礼物到女家,取来女孩年庚帖,把女子的年庚帖放在灶龛前的香炉下,三天平安无事则为吉兆。纳吉则意味着双方正式订立婚约,这一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合八字”,又称“合婚”及定亲礼。

纳吉时,要给女方家送聘礼,用具体的实物和其象征意义来对即将到来的婚姻作认定。聘礼依据家庭条件而定,无论多少,均要有吉祥寓意,且均为偶数,取其成双吉祥之意。乡村旧俗,用两匹靛青色土布,用红绒绳打结,加上若干锡得茶叶、一定现金、“求”字帖,表示红线联姻,姑娘已受茶不再更改。若人家有经济实力,则送本地特产丝绸、茶叶、现金等。女家受后也要具谢,回盘是“允”字红帖、一只“发禄袋”、若干锡得茶叶。男家将发禄袋悬挂在堂中柱上,以示千年发禄。外人一见此物,便知这家儿子已定亲了,同时男家还邀亲朋吃定亲酒。这是通安民间送小盘即定亲之礼。通安旧时有攀小亲的习俗,即定娃娃亲,也要准备六个盘,盘内放两个栲栳大团子、两栲栳蒸糕、干果、绞丝银镯一对。

纳聘之后,男家便开始着手选择婚期。旧时,婚期通常由占卜来决定。吉日确定后,男方家便告知女家,是为请期,俗称送日子。这时女家要忙着为女儿置办嫁妆。然后是送大盘,相当于六礼中的“纳征”礼。通安旧俗,男家送盘,两个栲栳大团子、两栲栳蒸糕,还有核桃柿子枣子桂圆若干,红绿丝绸两块、稻杆把两束,俗语有:“两个稻杆头,种田脚力好。”寓意新娘进门有米饭吃,种田有脚力。还有新娘穿的棉衣裤、单衣裤八件为吉,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增加一件绒线衫。女家回礼用栗子、柿子、糖果等。

拜堂前须铺床,在通安农村婚俗中是一件大事。俗话说“先嫁床,慢嫁郎”。铺床得由一对“花烛夫妻”、身体健康、家庭和睦、有子有女的尊长主持,一般是娘舅来办理。娘舅舅母要准备两栲栳铺床糕和铺床大团子、两根紫皮甘蔗等。床上摆满和合席、和合被、两杆木秤、甘蔗,象征和合美好、称心如意、生活节节高。当地俗话有:“两个甘蔗老老头,越老越鲜头。”新床布置有发禄袋、龙须带。龙须带即用铜钱老绒绳穿就,挂在新床上方,长度要拖到踏板上为吉,还要布置凤穿牡丹在床楣上,当地俗称掩罩。女家嫁妆中,“被子”和“子孙桶”为必备之物。“子孙桶”,内安放五只红蛋,寓意“五子登科”。乡村嫁妆,中等人家一般是抽屉台、箱橱、大箱、中箱、小箱、方杌、铜脚炉、铜面盆、铜茶壶、铜花扦、铜掇炉、锡蜡钎、锡手照、锡酒壶、锡掇、马桶、大小脚桶、浴桶、提桶、饭桶、鞋桶,以及孩子的摇篮、尿桶等。若搬运嫁妆用船,叫“行嫁船”。鞭炮一响,全村人来看行嫁。

旧俗姑娘出嫁时,要有同辈送之,谓之“送亲”。新娘坐花轿中,脚下踏脚炉。花轿一路由轿夫抬行,吹鼓手吹奏喜庆音乐,至男家大门口,主婚人下河“抢水”,桶内插无秤锤的木秤杆一根,在即将靠岸的娶亲船头前各舀半桶水,快步冲进厨房倒进水缸里,厨师高呼“饭镬潽哉!饭镬潽哉!”象征家道兴旺。新娘进门后,男家请亲友吃甜圆子莲心汤,以示团圆、甜蜜。新娘须三请之后出轿,由喜娘搀扶,新娘凤冠霞帔,以红帕覆面,名曰“方巾”。新娘由男方长兄抱进门,并在一对小红烛做成的“踏徵”(音)上象征性踏一下,然后搀扶着进入喜堂行礼。新人在掌礼和喜娘的指导下,男左女右跪拜天、地、和合、父母高堂等,旧俗共有二十四拜。礼毕,以红绿牵巾挽成同心结,俗称红男绿女,由新郎执红,新娘执绿,对立而行,新娘履不着地,地铺棕麻袋,相递前行,谓之“传宗接代”。(www.xing528.com)

旧时洞房中还要进行撒帐、坐富贵、挑方巾、饮合卺酒等礼仪。挑方巾是婚俗中的重要环节。新郎以秤杆、两根甘蔗挑去新娘方巾,用秤杆和甘蔗取称心如意、甜甜蜜蜜之意,喜娘念词:“方巾挑到里床,子孙滚得满床。”然后吃夫妻夜饭,由伴娘夹菜,口念吉祥。肉丝叫金链条全福,笋干叫节节高,肉圆叫团团圆圆,蛋饺叫呱呱叫。但新人通常只是意思一下,意味有余,吃光反而不吉利,未动的饭菜全归伴娘。第二天新娘子起床要扫金地,先用匾盛好剪短的稻秆,抛撒向家堂方向,然后手拿新帚往里扫,意味黄金满地。

新婚三日内无大小,有闹新房越闹越发的习俗。婚礼后新娘回娘家称回门,时间或在成婚当日或在婚后第二、第三天。满月则开家祠拜祖先,谓之“庙见”。月内新妇随往上坟,着红裙,谓之上花坟。然后新妇可归宁,两家互送礼品。至此,婚礼完毕。旧俗因新娘称火脚,婚后一月不能串门;如果违反,新人要上门去给邻居家堂、灶家老爷请罪,人家一盆水要泼出来才算了结,泼水意味着灭火。20 世纪80 年代前后,物质条件还比较艰苦,男家在家办酒席,婚宴上要有“老八盆”,除蹄髈、青鱼外还有四个荤盆等。

在整个婚礼中娘舅的作用不可或缺,除了铺床外,婚宴的开桌、发桌均由娘舅掌控,当然娘舅出礼也是最多的。

通安靠西太湖,太湖渔民的婚礼,虽较为简单,但其婚俗文化的内涵同样延续了“六礼”,旧时婚嫁限于本帮渔民之间进行。大船对大船渔民通婚,小船对小船渔民通婚,渔民不得嫁娶岸上农民。有出帖、占卜、待媒酒、定亲等。送给女家定亲的礼品,都蕴含吉祥的口彩。核桃、枣子、云片糕、甘蔗、茶必不可少,取其吉兆,还要送若干礼金。上述礼帖、礼品和礼金,分装于六只红漆果盘中,寓意六六大顺,再由六人分乘两条礼船,送至女方渔船上。女方受盘后须“回盘”,至此,婚约遂告正式确立。然后男家确定婚期送至女家,称“送通讯”。婚前数月,男家必备胡桃五斤、枣子六斤、云片糕两条,渔家俗称“五桃六枣包(你)糕(高)”,旧时还有银元、银手镯、各色布料等聘礼,俗称“带大盘”。女儿将出嫁,长辈请吃饭,俗称“出船板”。旧时,大船渔民亲戚一起搭喜棚,结婚前夕都要行隆重的敬神、祭祖仪式。迎聘,太湖渔民的婚礼是先吃喜酒再迎亲拜堂。其间还请神歌班子唱喜宴神歌,喜酒吃到太阳落山,方才开始迎接新娘。男家的迎亲人员将“两条被头一锁桶”的渔家传统嫁妆搬上迎船,称“搬迎嫁”。新人上船后,迎船鞭炮齐鸣,有拜堂、坐床、撒帐、挑方巾、喝交杯酒与和气汤、揩肉面、重礼新舅爷、待新亲酒等仪式,隆重讲究。太湖渔民重视姻亲,其礼重于陆地居民。

乡村一般都选择冬天举办婚礼,一因岁末稻田收获后有些结余,养的岁猪也可以宰杀备用了;二因正是农闲,亲戚可来相帮操持婚宴。直至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喜事都在家里自操自办,提前做准备,杀猪宰鸡,请厨师掌勺,亲戚相帮,借好碗盆家什、桌椅,甚至向邻居借屋子放酒席,并有吃三天的习俗。现在婚俗有变化,独生子女结婚约定两家并一家的话,送礼两家相当,有的约定要养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随男方姓,第二个孩子随女方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