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江四点钟学校: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功实践

晋江四点钟学校: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功实践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展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主题的小组活动应运而生。其中违法行为危害最严重,是社会成员所不能接受的。

晋江四点钟学校: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功实践

一、活动背景

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已引起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青少年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与稳定。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优兰发公司“四点钟学校”的学员上下学也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学员具有好动、青春期骚动等特征,打架斗殴、随意攀爬、玩火、泡网吧等现象时有出现。很多学员家长是公司里的工人,大多为双职工,较难有足够的时间关注社会安全对孩子的影响,也缺乏专业能力引导孩子解决成长面临的问题。为此,应加强对学员进行安全知识、法律知识、青春期知识教育,引导学员认识自己,安全玩乐。开展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主题的小组活动应运而生。

二、理论支持

本次小组工作的专业理论支持包括勒温团体动力学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情境中”的理论、社会失范理论。前三种理论在第二节已有阐述,这里介绍一下社会失范理论。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迪尔凯姆、默顿等,该理论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某些方面的失控或不适当控制,从而导致社会失范,即社会规范本身出现混乱或冲突,导致具体的个人失范或越轨行为的发生,越轨行为可以分为违俗行为、违德行为、违规行为、违法行为。其中违法行为危害最严重,是社会成员所不能接受的。为此,应通过社会控制,主要是通过文化手段和社会手段,引导和制约个人和集体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

三、活动基本情况

1.小组性质:成长性、发展性

2.服务对象:优兰发公司“四点钟学校”学员

3.参与人数:15人

4.活动时间:2014年10月,共4节

5.活动地点:优兰发公司“四点钟学校”教室

6.活动目标:(1)通过小组活动,为成员建立一个相互支持的朋辈团体,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2)让组员正确认识网络带来的影响,辨别真假,培养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自觉性;(3)让未成年青少年意识到生命的珍贵,珍视生命,不做违反交通规则的事情;(4)伴随小组活动的开展,提高青少年群体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培养其树立法制安全意识

7.活动的具体过程:

(1)筹备工作:在开展小组活动之前,主要做好活动策划、招募志愿者、宣传发动招募学员。

(2)第一节活动:快乐相识。首先,社工帮助组员建立一个新的团体关系,并对于新团体制定新的小组规则,通过小组规则约束组员的行为。其次,为了让新组员间相互熟悉,形成凝聚力强的团体,社工组织组员通过接力赛跑的形式增加彼此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增强团体的凝聚力,以达到小组间破冰相识、增进情感的目的。

(3)第二节活动:网络安全教育。社工请到了两个志愿者,扮演真假美猴王,通过学员喜爱的方式,呈现出社工想表达的主题。《西游记》是每个孩子都熟悉的故事,孙悟空更是每个孩子心中最喜爱的角色之一。志愿者通过扮演美猴王,演绎《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片段,让学员明白网络虽然如同美猴王一样是大家所喜爱的东西,但是也要注意辨别其中的真假、好坏。然后通过讲解,让学员明白网络用得到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打游戏、看视频、找资料、看书籍等,网络无奇不有、五花八门,容易让人沉迷其中。因此,一方面要防止自己整天沉迷网络,影响学习生活。另一方面要防止网络诈骗。社工通过列举现实中各种网络诈骗、各种沉迷网络的事例,说明其危害。然后正面说明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培养与提高自控力使自己成为网络的主人。如:我们可以通过上网看新闻来了解天下大事,扩充自己的知识,或者上一些学习网站来辅助自己的学习,或者通过网络平台与朋友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互相倾诉、缓解压力。同时,指导学员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比如,一天上网一小时,不耽误学习、生活。

(4)第三节:法制知识记心中。社工请来了当地派出所的警员,给学员上法制安全教育课和交通安全常识。因警员身份特殊,其讲授更有说服力、更有影响力,因而学员在听课中,更会集中注意力,记忆更深刻。警员在授课中,通过举身边所见所闻的例子,让学员有亲临其境之感,印象更深。并且通过与学员的互动,提高学员认识,学员积极配合,互动频繁,积极提问,警员耐心解答,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

(5)第四节:愉快分别。社工组织鼓励学员敢于表达在小组中所学到的知识,勇于分享各自的感受,并且征求组员关于本次活动的看法,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次小组活动积累经验。(www.xing528.com)

8.活动创新点

本次活动,采取了“社工+义工”两工联动形式,以发挥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为本次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很大支持。本次活动,两名扮演“美猴王”的志愿者与警员的义务加入,不仅弥补了人力与能力上的不足,同时以更生动、更形象的形式,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方式传授知识,更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让学员的学习更开心、记忆更深刻,从而大大增强了活动效果。

9.活动成效

本次小组活动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东南早报》、晋江新闻网分别做了报道,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同时,在实际生活当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就在该小组活动结束后的第二个月里,该小组成员中的一对姐妹就遇到了小组活动第三节中警员提到的“如何面对陌生人”的情况,引起了警惕并机智处理,化解了社会风险。姐妹俩姐姐读五年级,妹妹读一年级。有一次放学,一个陌生人靠近姐妹俩,想要在人群中带走妹妹,姐姐拉着妹妹,不让她离开,而妹妹却拒绝不了陌生人的诱惑。姐姐努力劝阻,并紧紧拉着妹妹的手,硬是把妹妹带回家。姐姐在“四点钟学校”回忆这件事的时候,说“警察叔叔来上课时说‘不能跟陌生人走’,所以那时才特别警惕,赶紧把妹妹带回家”。

四、案例评估

(一)经验总结

本次小组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主要经验在于:一是此次活动采取了讲授与游戏相结合形式,既传授了知识,又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授方面,有社工向学员讲解小组活动的意义、目的,邀请当地派出所警员为学员讲解安全知识等。游戏活动方面,有社工组织的接力赛、志愿者扮演“真假美猴王”片断等,两种形式的结合,满足了不同年龄学员需求,适应了不同年龄学员的理解力。二是此次活动采取了“社工+义工”两工联动形式,既发挥了社会资源的作用,又弥补了社工人手和能力的不足。比如志愿者表演“真假美猴王”,生动、逼真、有趣。警员通过自己所见所闻所知,向学员传授安全知识、法律知识,更具真实性、感染力、说服力。

(二)问题与反思

本次小组活动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纪律性不够。学员有时不守规矩,有些环节无法有序进行。虽然在活动之前有制定小组规则,但活动过程中执行不力。建议:小组活动制定的规则应更加规范细致,同时活动中要督促学员执行、坚守。

2.学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每节小组活动来的人数都有变动,影响学习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今后在活动之前要加强宣传力度和纪律制度,争取得到家长配合,招募更多的学员参加,保证学员出勤率。

3.最后一节学员分享的环节还是比较薄弱,效果较差。学员分享积极性不高,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善于分享所学。今后要改进方式,提高学员表达能力,引导和鼓励学员敢于和善于分享学习经验。

【注释】

[1]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学校社会工作实务手册[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55.

[2]陆士桢,等.儿童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72-27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