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点钟学校”项目中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与服务方法

“四点钟学校”项目中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与服务方法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做好“四点钟学校”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五)及时、准确、全面地向上级报送重要信息,同时将上级要求的信息报送给各“四点钟学校”社工。第五章通报和考核制度第九条项目负责人定期对各“四点钟学校”社工报送信息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在机构范围内通报。第十条各“四点钟学校”社工报送信息的数量、质量和信息工作总体情况,纳入机构年内工作考核。

“四点钟学校”项目中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与服务方法

一、服务内容

社会工作通过提供各种服务,以补救、预防各种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学龄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多样,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品格辅导、心理及认知辅导、学业辅导、人际关系协调辅导、生活方式辅导、行为偏差矫正辅导、弱势儿童保障服务等。晋江市“四点钟学校”项目社工服务根据可量化考核指标可概括为:咨询、建档个案、家访、小组活动、主题性活动、协调和整合社区资源等。从服务内容的特点可分为常规服务、基础服务、特色服务等,具体内容如下:

(一)常规服务

主要有四个方面:(1)接听热线。(2)负责“四点钟学校”的整体布置,各试点单位严格按照“四点钟学校”项目工作要求进行“制度上墙”,包括: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简介、“四点钟学校”组织架构图、社会工作者职责、社区工作专业服务流程图、个案工作专业服务流程图、小组工作专业服务流程图。(3)做好“四点钟学校”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4)及时将“四点钟学校”的活动信息、图片资料报至相关部门。

晋江市×××街道×××社区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信息报送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工作,推动信息报送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充分发挥信息工作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正确决策、科学管理、宣传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保证“四点钟学校”项目有序、健康开展,结合我事务所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二条 该项目信息工作由项目负责人直接负责,项目信息管理员负责管理,主任、副主任、项目督导综合协调指导。

第三条 该项目信息工作的主要职责:

(一)按照上级要求,研究和制订信息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做好信息的采集、筛选、加工、传送、上报、反馈和存档等各项日常工作。

(三)结合本事务所工作,组织开展信息调研,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专题综合信息。

(四)负责该项目各种信息的报送工作。

(五)及时、准确、全面地向上级报送重要信息,同时将上级要求的信息报送给各“四点钟学校”社工。

第四条 各“四点钟学校”社工要承担各自负责试点的信息收集、整理、报送等工作。

第五条 各“四点钟学校”社工工作职责:

(一)根据该项目信息工作要求,结合“四点钟学校”实际工作,完成信息的收集、编写、报送工作。

(二)负责在第一时间迅速收集上报“四点钟学校”重大突发性事件、重要动态、重要紧急情况,并随后续报送事态进展、处置措施、起因后果和吸取教训的情况。

第三章 信息采集范围

第六条 各“四点钟学校”社工收集和报送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每周工作记录、每月工作计划及每月工作总结;

(二)开展各种活动的方案、照片、消息稿等;

(三)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对机构重要工作部署及有关会议精神的落实情况;

(五)各级领导来“四点钟学校”指导、检查工作或参观、访问情况;

(六)其他需报知机构的重要信息。

第四章 信息报送程序及要求

第七条 “四点钟学校”社工应按以下程序进行信息报送:

(一)将信息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定期、不定期及时地报送给项目负责人。

(二)每周六定期报送本周工作记录,每月最后一周周六定期报送本月工作总结和下月工作计划。

(三)对于“四点钟学校”突发事件或其他重大紧迫事项,负责社工应首先及时告知项目负责人;并在口头通报后及时补送相关文字材料。

(四)该项目信息统一归由项目负责人向机构和其他政府部门报送,未经批准,各“四点钟学校”社工不得向外报送信息。

第八条 信息报送的基本要求:

(一)上报信息必须实事求是、准确无误,动态类信息要言简意赅、讲求时效,参考类、调研性信息应力求创新、分析透彻、具有借鉴意义。

(二)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送必须注意时效性。重大事故、突发事件在发生后立即电话通报,并快速整理成文字信息报送项目信息管理员和项目负责人,新闻性信息应尽可能缩短报送时间。

(三)上报信息的记录格式有统一模板的,要采用模板格式(参考《晋江市“四点钟学校”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试点项目统一资料条目》),文件备注要清楚完整(如××四点钟学校××),一般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报送。经项目负责人核定不宜公开的信息,应以纸质文稿加附U盘的形式报送。凡属涉密信息,应做好保密工作

(四)各“四点钟学校”报送信息材料作为试点单位资料存档保管。

第五章 通报和考核制度

第九条 项目负责人定期对各“四点钟学校”社工报送信息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在机构范围内通报。

第十条 各“四点钟学校”社工报送信息的数量、质量和信息工作总体情况,纳入机构年内工作考核。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晋江市致和社工事务所负责解释,并根据施行情况适时修订。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基础服务

1.“学习乐园”课后四点钟服务:包括为试点单位的学员提供免费的课业辅导服务、开展室外素质拓展和动手能力训练、家庭走访等。

2.“童心大本营”周末工作坊:结合试点单位儿童的特点,开展绘画唱歌、手工制作等艺术课程,趣味英语、趣味数学等学习课程,珍视生命、领袖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等成长教育课程。

3.“梦想缤纷季”寒暑期夏(冬)令营:为缓解试点单位家长在寒暑假期间对孩子的“管理真空”问题,开办寒暑期夏(冬)令营活动,主要内容为作业辅导、安全教育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文体活动等。

晋江市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寒暑期夏(冬)令营服务内容选登

1.作业辅导。指导儿童完成作业,拓宽知识面

2.礼仪养成。开展感恩教育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引导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文明有礼的人。

3.兴趣培养。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特长,加强对儿童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兴趣培养。

4.预防违法犯罪。组织儿童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儿童的法制观念;积极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知识教育等主题活动,提高儿童的自护意识。

5.闽南方言文化课堂。组织儿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闽南方言,了解闽南文化,以更好地融入闽南的语言和文化环境

6.成长工作坊。开展同辈支持性小组、学习小组、家庭关系小组、康娱小组等,以游戏、讨论、分享等多种活动方式吸引广大儿童参加,给儿童制造一个轻松、开放的氛围来倾诉心事和学习知识,同时提高儿童的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及提升自我认识和感恩素养等。

7.“微力量”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儿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包括关爱孤寡老人、社区环保美化等,从小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

8.“我爱我家”家庭教育活动。组织家长课堂、家庭联谊活动、家庭户外活动、“小小主人公”家庭角色互换活动等,运用家庭视角,帮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理解父母、感恩父母。(www.xing528.com)

9.主题实践。由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儿童开展户外写生、清洁家园、爱心奉献等系列主题课外活动,让他们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体验生活,健康成长。

10.“小记者”计划。邀请《晋江经济报》的记者为儿童上“小记者培训”课程,并在每个点选取一名“小记者”,每天收集和撰写活动营情况及参加活动营的感受,《晋江经济报》选取优秀合适的文章进行报道刊登。

(三)特色服务

1.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比如开展南音教学活动、南音比赛活动,背诵《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等,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优良传统文化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2.“四海一家 幸福晋江”外来工及其子女关怀与支持行动。针对企业内的外来工子女提供融入关爱服务,包括人际交往技巧培训、心理辅导、自信心培养活动等,协助外来工及其子女更好更快地融入在晋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3.“心灵呵护”心理辅导计划。结合生理、心理、社会三大因素分析试点单位内部有需求的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问题学员制定不同的辅导计划与方案。

4.小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组织试点单位少年儿童参与志愿服务,包括孤寡老人关爱、贫困儿童结对帮扶、环保美化等志愿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心和志愿精神。

5.“我爱我家”家庭教育服务。组织家长课堂、家庭联谊活动、家庭户外活动、“小小主人公”家庭角色互换等活动,帮助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二、服务方法

(一)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

社会工作方法一般分为直接服务方法和间接服务方法两大类。直接服务方法是社会工作传统方法,包括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间接服务方法指对受助者实施帮助前的社会工作活动形式,通常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咨询和社会工作研究等。

1.直接服务方法

(1)个案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科学知识和专业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个案工作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人及家庭。其目的在于帮助个人或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恢复和增强其社会功能。个案工作方法主要是采用心理方法(如倾听心声、疏导情绪、精神慰藉等)进行干预和社会环境方面介入。个案工作模式是社会工作者开展个案专业服务的相对稳定的服务方式,个案工作中常用的服务模式有:心理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危机介入模式、人本治疗模式和家庭治疗模式。社会工作者应依据个案服务对象不同问题,选择合适的服务模式。个案工作的介入过程可以分为接案、收集资料、制订计划、签订协议、开展服务、结案、评估和追踪八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要处理的任务和工作要求,各阶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2)小组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相互帮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以小组中的成员和小组本身为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起协助者的作用,组员间互动、经验分享、互相支持、相互教育,带动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小组工作方法可依据相类似问题或相类似需要的服务对象,进行小组分类,开展主题小组活动,比如可分为:治疗小组、发展小组、学习技巧小组或社交小组等。

(3)社区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是以社区为服务对象,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组织社区居民,利用社区的人力、物力、资源,争取社区外的配合、协作与支持,集体参与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和质量,培养社区居民互助、自助和自决精神,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

2.间接服务方法

(1)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行政是社会服务机构内部的行政管理及协调活动,包括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协调与控制等一系列内容。社会工作行政旨在于贯彻执行国家与地方社会工作的方针、政策,发挥行政管理功能,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机构目标的有效实现,确保服务对象获得高水平的服务。

(2)社会工作督导。参见第三章第三节“专业督导”。

(3)社会工作咨询。社会工作咨询是一种以知识和经验进行专业指导的社会服务方法,包括对服务对象的咨询和对社会工作者的咨询两个方面。咨询形式包括提供有关的信息、情报、资料和技术支持等。

(4)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研究是围绕社会工作实务和理论而进行的,旨在发现与社会工作相关的事实和知识,以改进社会工作而开展研究。通过对社会工作的科学研究,包括对社会福利政策、各种社会服务项目、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评价等的研究,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技能及其服务水平。

(二)“四点钟学校”项目中的社会工作方法

“四点钟学校”项目是政府购买的学龄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因而其工作服务中必须学会掌握和运用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同时又应根据学龄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详见第一章第一节第四部分(五)“服务方法具有特殊性”]。“四点钟学校”通过开展课后四点班、周末工作坊、寒暑假夏(冬)令营等方式,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促进学龄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四点钟学校”项目中的社工服务技巧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介入过程中,既要面临各种不同个体,又要面临不同情况,也要应对不同服务阶段的不同情形,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具体服务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具体情况时,应掌握相应的工作技巧。以下着重介绍几种与“四点钟学校”项目最为密切的工作技巧:

1.小学生作业辅导技巧

在课后四点班,辅导小学生作业是社工的主要任务之一,社工在此扮演着教育辅导者的角色。孩子的好成绩是在教师的教导下学出来的,这包含着:一方面是教师的有效引导,另一方面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因此,社会工作者在进行课业辅导的时候应更多地关注孩子学习方法的适合性、学习兴趣的培养及为孩子构建朋辈互助学习的机制。

(1)创造安全的环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放松的环境,不能时时盯着孩子写作业,不要过多干预,以免给孩子造成过大的负担和压力。

(2)鼓励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以培养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具体方法: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并与其商量,估计完成的大概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做完,给予表扬并奖一个小星星,累计达到5颗小星星的时候,可以得到“四点钟学校”精心准备的一个小礼物。如果没按计划完成、注意力不集中,则要加以提醒、安抚、鼓励、催促,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

(3)善用鼓励技巧。在孩子很好地完成作业时,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让孩子及时感受到完成任务后得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4)多协助孩子挖掘学习的乐趣。可以运用联想法、趣味学习法及寓教于乐等方法,让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接触和了解现在所学的学科,以增加其学习的乐趣。比如用“情景对话”让孩子从应用的视角接触英语,感受英语的乐趣,从而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用成语沙龙或者造句比赛等形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同时也评估自己的语文水平,明白自己学习的方向。

(5)不同年级辅导的重点不同。对一、二年级学生,主要关注其字迹是否写得端正、清楚。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则重点检查他们做题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一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己找出不正确的地方,自己纠正。如果孩子没有改对,可继续提示,不能给答案,甚至可以留给老师批改或考试时,判错扣分,让孩子体验挫折感,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独立思考、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6)点拨孩子做习题。对于学生一时做不出来的习题,需要加以辅导和点拨。首先让孩子反复读题。通过反复读题,增强信心,并逼迫自己集中精力去思考和研究,或许就可以从中找到思路。其次,对于思考后仍做不出来的,可以通过讲解习题中的关键点,引导孩子思考,启发思路。再次,还可通过举相似的例子的方法,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例题,再由孩子去做原题。

(7)协助孩子建构朋辈互助系统。通过工作坊、主题活动等形式,在“四点钟学校”创造平等、互助、友爱的氛围,为孩子们建立“结对互助”小组,让孩子们彼此之间互相帮助,碰到难题或者不懂的作业时,可以互相教学。比如,为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学生建立结对小组;让学习成绩好的和学习成绩比较不好的学生建立结对小组。

2.儿童个案会谈方法[1]

个案工作是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四点钟学校”项目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个案会谈则是有效个案工作的基础,只有做好个案会谈,才能掌握服务对象的真实情况,才能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而有效会谈必须掌握相应的谈话技巧。

(1)支持性技巧。社会工作者通过借助口头和身体语言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具体而言,一要专注,在会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以友好、开放、专心的态度关注服务对象。二要倾听,会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以诚恳的态度,认真聆听服务对象所表达的信息,以示理解接纳服务对象的感受。三要同感,在会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设身处地地从服务对象的角度,了解其所面对的处境和面临的压力,体验其内心感受。

(2)引领性技巧。在会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引导服务对象提高对问题的认识。一是澄清问题和感受。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整理自己模糊不清的经验和感受。二是抓住重点。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集中讨论关键的问题,认清问题的实质。三是抓住要点。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概括、整理、归纳所面对的问题的基本要点。

(3)影响性技巧。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或建议,引导服务对象根据不同的理解角度,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一是提供知识,社会工作者运用自身知识和经验为服务对象提供理解问题必要的知识和不同视角。二是社会工作者以亲身经验和智慧为服务对象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性指导。三是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直面自己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性。四是社会工作者基于有利于服务对象改变境况的目的提供建设性意见。

3.组织游戏技巧

游戏是学龄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因而组织学龄儿童游戏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儿童小组工作的重要形式。而游戏活动成功与否,游戏活动组织者的水平极为关键,其中,掌握组织儿童游戏技巧则是儿童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技能。

(1)做好充分准备。一是选择游戏类型。游戏种类繁多,应根据活动主题或目的,选择关联性紧密的游戏;根据孩子年龄及活动能力选择合适的游戏。二是选择场地和材料。要根据游戏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场地,给儿童足够的活动空间。选择的材料不仅要确保安全性,道具新颖,能刺激儿童产生兴趣,而且应综合儿童操作能力和费用合理性选择合适的质地、重量和大小。三是建立游戏小组。分组、互相介绍、相互认识。四是热身活动。游戏活动开始之前,组织者选择自己熟悉、规则简单,并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游戏作为热身活动,调动儿童参与的活力和热情。

(2)适时恰当的指导。一是发挥组织者的引导和参与作用。首先,组织者应通过简单清楚的语言介绍游戏的名称、解释游戏的目的、说明游戏规则,如果规则较长,可边解释边示范。其次,游戏开始时,组织者带着深厚的兴趣,以积极玩伴角色把孩子带入游戏活动中。再次,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组织者要跟进游戏进程,根据发展情势和孩子的能力状况,适时引导、修改、控制游戏活动进程,并为孩子鼓劲加油。二是组织者要把握好参与的“度”。儿童是游戏的真正主人,因而组织者的参与要把握好“度”。从一开始主动、主导参与,以调动儿童参与积极性,再逐渐把游戏的主动权转移给儿童,组织者转为控制、引导角色。三是游戏活动结束,组织者要抓住时机进行简单或细致的游戏体验分享,引导孩子提高认识、改变行为。

4.小组工作技巧[2]

(1)小组沟通技巧

沟通是小组工作得以进行的重要动力,是小组组员互动的基础。小组沟通包括组织者与组员沟通和组员内部沟通两个层面,社会工作者开展小组工作必须熟练掌握这两个层面的沟通技巧,组织者与组员沟通技巧,这部分内容类似于个案会谈技巧,这里不再赘述。促进组员内部沟通技巧,社会工作者应及时提醒组员相互倾听,鼓励组员相互表达,帮助组员相互理解,促进组员相互分享和回应。

(2)小组讨论技巧

小组讨论目的在于激发组员积极参与小组事务,在于运用小组集体力量促进小组及组员问题的解决。因而,社会工作者必须掌握小组讨论的一些技巧。主要有两方面:

①事前准备技巧。一是组织者要选择合适的主题。主题应明确,主题的选择要考虑小组的特质、目标和组员的能力。二是选择恰当的主题措辞。主题不同,应有不同的措辞。三是选择合适的讨论形式。根据主题和人员情况采用公开讨论、座谈会等形式。四是合理安排活动场地。讨论之前要对活动场所、座位安排、灯光、音响、活动空间进行精心布置。五是挑选合适的参与者。讨论之前要安排好主持人、参与者和组员的角色。六是准备好讨论草案。内容包括目标、素材、问题清单、时间分配掌握等。

②主持小组讨论技巧。一是开场技巧。介绍参与者相互认识、引出主题、说明主题的意义、讨论的规则及要求。二是了解技巧。随时观察组员的言行举止,及时跟进讨论进程,适时给予支持和鼓励,适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三是提问技巧。常用的提问类型有五种:封闭式,如“是不是”;探究式,如“描述、告诉、解释”;重新定向式,如“其他人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反馈或阐述式,如“谁能对此总结一下”;开放式,如“怎样”“为什么”等。四是鼓励技巧。不同性格的组员应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如对内向的组员应不逼他发言,但给予支持的眼神,对他的发言重复强调以增强他的自信。五是限制技巧。对于不合适的发言应限制,比如给予适时打岔、及时切断话题、引导其他人接续发言等。六是沉默技巧。对组员的发言不表态,由组员自行判断。七是中立技巧。对于讨论的争论,社会工作者应保持中立,只提供问题、资料信息,或仅作利弊分析,不作决断或提供答案。八是摘述技巧。当讨论出现偏离主题、偏离主题、偏离要求时,社会工作者应及时作简要明晰的摘要发言,以控制和规范讨论进程。九是引导技巧。面对讨论中的偏离主题,社会工作者可采用暗示方向、提示重点等保证讨论有序正常进行。面对讨论冷场,避免指定发言、轮流发言,避免直接打击发言者的不当言论,可选择头脑风暴法调动组织参与的积极性。面对讨论中发生的冲突,社会工作者应尽快、直接、公平地协调,及时化解冲突。十是结束技巧。讨论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需要对讨论中组员提出的问题、建议等进行详细、全面的归纳、总结,并形成结论,对主要观点进行点评。

(3)小组活动设计技巧

小组活动是小组工作的载体或媒介,因此,小组活动的设计是小组工作非常重要的技巧。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应该掌握小组活动设计技巧。具体要求如下:

①扣紧小组目标。社会工作者设计小组活动方案时。首先应围绕小组工作的总目标,根据小组工作各阶段目标要求,设计好与这些阶段相适应的一系列小组活动方案。如活动初期可设计自我介绍、相互介绍、寻求朋友、集体唱歌、做游戏等,中期可设计角色扮演、角色互换、角色冲突等情景剧。

②考虑组员的特征及能力。设计小组活动方案应具有针对性,应考虑组员的心智特征、社会关系、文化背景、成长经历和问题及组员能力。

③掌握基本要素。任何小组活动设计都必须包含以下基本要素:小组活动目标、参与者、活动规模、时间分配、组员角色扮演和互换、环境(场地、设施)设计、资源供应和经费预算、活动强度分布、预期结果、意外事件应急预案、总结与奖励。

(4)注重经验分享环节。经验分享是小组活动实现预期目的的必要阶段,因而不同阶段小组活动都应包含经验分享环节。通过经验分享,鼓励组员发表感受,讨论经验,总结启示,促进组员通过活动提高认识,改变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