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门”是四种动物的总称,即:(1)狐狸;(2)黄鼠狼;(3)刺猬;(4)长虫。“四大门”又称“四大家”,是北京近郊乡民中很重要的一种信仰。如《顺义县志》中称民间“黄鼠、刺猬、长虫(蛇)、狐仙、白兔,随处皆供奉之”[11]。华北地区民众也多有信仰狐仙者,如保定地区“唯对狐仙信仰甚深,家家供奉,并敬书‘天下财源主,七十二口仙’类似联语之纸条粘贴之。遇有小疾病,即云闹老仙”[12]。据说,老北京的一些居民家中都供奉着“狐仙”,除享受主人的烟火食物外,它们都由城东门的“狐官”管辖。[13]有的学者则认为,“四大门”信仰不只限于北京或华北地区,因为“河北只通称胡三太爷、黄二太爷,在东北旧小庙里供养着神位,更有胡万成、成一、成斗、黄玉禧、成明、柳向恩等名字,分别得很仔细”[14]。周作人把“四大门”看作是在西伯利亚朝鲜半岛等很有势力的萨玛教的支流。[15]按照乡民感觉结构加以划分,“四大门”又可分为“俗凡”与“神圣”两种。属于俗凡类的“四大门”,在乡民的眼中与其他动物没有什么区别,而属于神圣类别的“四大门”就会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在乡民感觉区分的视野里:“四大门”凡俗与神圣之分分别表现出两种形态,他们往往作出以下描述以示区分,如:
胡门(胡、狐谐音):俗凡的狐狸遇到人,便会逃避,跑起路来是乱窜的。神圣的狐狸两眼放光,走起路来安然稳步,见人并不逃避。
黄门(黄鼠狼):一般俗凡的黄鼠狼很怕见人,白天往往隐藏不出。神圣的黄鼠狼眼睛发红,安然稳步,在路上遇见人便站住,将前爪拱起。
白门(刺猬):一般凡俗的刺猬灰白色,其他特征很少,神圣刺猬两眼发红,腹下有一寸余长的白毛,刺的尖端有豆状的颗粒,毛色时常改变,看上去本来是白色的,忽然变成灰色,一会儿又变成黑色,走起路来也是安然稳步。
柳门(长虫,又称常门,长、常谐音):一般的蛇类不能变化,而神圣的长虫变化莫测,能大能小,看上去不过三五寸长,筷子粗细,一时之间便能长到两三丈,有缸口粗细,头上有“冠子”(凸起物)的往往是神圣的。身上发出金黄色光泽的长虫更是神圣的表现。此外神圣的长虫静止的时候,总是盘做一团,将头昂起,叫作“打坐”。
京郊乡民将这四种神圣动物都加上了人的姓氏,如称狐为“胡门”,称黄鼠浪为“黄门”,称刺谓为“白门”,称长虫为“柳门”或者是“常”,总称为“胡黄白柳”四大门。“四大门”要想从凡俗跃级到神圣的位置,需要经过一番修炼的功夫。修炼到相当程度,便可以“聚则成彼”“败则成气”。据当时研究者采择乡民观念后经过加工的描述,其“精气”即魂经过修炼之后,便可以脱离躯壳进入人体。进入的途径是从七孔和阴部,进入人体后,这个人周身就会出现反常的举动,如哭闹、胡言乱语及跑跳之类的现象。经过耗损精力,“四大门”就可对其加以控制,民间称之为“拿法”。“四大门”的精气进入人体中,就如同气的运行一样,所过之处往往会呈现出特色。如果妇女两腋之下出现突起的块状物,显得非常绵软,那就是精气所在,若是将此处弄破,精气就会立刻消失,该“门”的修炼也就会成为泡影。
当然,“四大门”纯用“拿法”的方式,还不能名列仙班,成其正果,因为还没有积累起功德,所以又有“撒灾”的说法。所谓“灾”指的是一些流行病,将“灾”(流行病)撒出去之后,“四大门”再依靠香头的力量来治病,将病治好便算是积了功德了。但撒灾有两个条件:第一,每个家庭中至多有一个人得病;第二,病者未病之前,已经出现了生病的迹象,撒灾仅仅是助其生病而已,所以治病可以作为造成功德的方法。[16]
“香头”在“四大门”的授意下给人看病,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所谓“瞧香”,就是将香点燃后,用眼直看高香火焰,在受到仙家灵机指示的情况下,可以说出病情,但是仙家并不附在体上,香头的头脑仍可以保持清醒状态。另一种是“顶香”,在“香头”将香引着后,仙家下神附在香头的身体上“借位说话”,当时“香头”心中感觉糊涂,前一种称为“明白差”,后一种称为“糊涂差”。又有的地区在“四大门”之外加了一个“鼠门”,所以也有“五大门”之称。俞樾曾描写过天津“香头”的“顶香”情形,其中说:“天津有所谓姑娘子者,女巫也。乡间妇女有病,辄使治之。巫至,炷香于炉,口不知何语,遂称神降其身,是谓顶神。所顶之神,有曰白老太太者,猬也;有曰黄少奶奶者,鼠狼也;有曰胡姑娘者,狐也;又有蛇、鼠二物。津人合而称之为五家之神。”[17]《清稗类抄·巫顶神》条中也说道:“俄而所顶之神下降,或称白老太太,或称黄少奶奶,或谓胡七姑姑,所立名称,大抵妇女为多,故妇人易被蛊惑。至叩以神为何许人,则曰白者刺猬,黄者鼬鼠,胡者狐狸,更有柳氏者,蛇也;灰氏者,鼠也。京津人呼为五大家。”[18](www.xing528.com)
在北京地区,城郊与乡间的“四大门”崇拜表现形式微有差异,城郊的形式较为多样,一般会在较热闹的地方开坛或直接设在庙里,或者在家设坛。例如民国年间有一次北城某处开坛,吸引要叩问病情的信士纷纷前来。顶香人焚香叩拜后,端坐龛旁,然后由到坛的人,焚香上供,有病愈前来还愿的,便由顶香人勉励嘉奖几句,再指示一些养病的方法,意思是做给旁人看,求神是要还愿的。有病前来求治,如是内症,当时顶香人就给几包炉药(香灰),简单说几句病症原因,标准句式不外是什么“上火下寒,停食着凉”,或“某日冲撞某神,不虔心拜求,便能成为重病”,说完并大声喝问:“是这样不是?你仔细想想?”有的大仙特别嘉许,也会另赐几粒丸药,得到的病家会面露感激表情,顶香人则会面显得意之色。丸药的赐给方式,有的从香案上取付,有的由顶香人祝祷,从香火中抓取,有的从所供佛像袖中蹦出。[19]
病人如果得的是外症,如生疮或是筋骨病,便会被安排留在最后医治。施治方法有二:一是用熬热的香油,顶香人用手蘸油,涂抹患处;二是把烧酒点着,用手抓火带酒,涂揉患处,也有在酒内加花椒、茴香、盐粒的,有时竟能减轻病情,起到杀菌活血舒筋的作用。还有的顶香巫人,家中并不设坛,只称顶某仙爷仙姑,到人家治病,名为“分坛”,又称“仙差”,又称“奉命行道”。有的香坛,并无巫人,只有庙祝,叩问人直接求神,问事只求默佑,问病只求炉药,如德胜门外的大仙爷平日问事问病的人就已不少,朔望烧平安香还心愿的也是络绎不绝。大规模的香坛如安定门外的马神庙三八开坛,有签有药,除问病问事还愿的人以外,还有不少皈依的信士,手执念珠,按日前往虔拜。[20]
而北京附近乡间顶香或瞧香的行为则多在家中进行。李景汉在定县所做调查发现大仙降神多在夜间,请仙的人必须把预备好的屋子遮得严密,不许点灯,还要在炕桌上供些熟鸡蛋和烧酒。等香头来了后,先要烧香沾仙,她坐在炕沿的桌旁,给大仙留着炕里正座。忽然大叫,说是大仙来了,家人忙叩头,请大仙饮酒,吃鸡蛋,也能听见吃喝的声音。然后妇人请问大仙说:“这人得的是什么病?”于是就听到大仙似说似唱地答道:“这个人得的是××病。”这样一问一答持续好久,所有得病的原因、治疗方法和几种简单的药品,都说清楚了,那声音极细弱,好像女子。有时大仙还用一双毛烘烘的小手,替病人按摩。[21]周作人认为,“四大门”的看病方法源于满人对萨玛教的吸收,祭堂子成为满人官定的仪式,《清会典》中很威严的所谓赞祀女官,实际则是跳神的女巫,俗称为撒麻太太。到了汉人中间叫作瞧香的,是道婆的作风,只是“顶”神说话,不那么跳了。[22]可见在汉人中间,“瞧香”应主要是一种民间行为。
从“四大门”与香头的个人关系而言,香头基本上是各“门”的替身和代言人,而“四大门”的各类灵异动物很少现身。如城郊内顶蛇仙的巫人就往往虚设龛位,并不见蛇仙的本形,而有时蛇仙也会在龛中现出法身。据当时人记载,西城羽教寺所供潭柘寺的二青爷,系用梗木神龛,前罩玻璃,龛内设小床,床上铺有黄缎被褥,二青爷即隐身其中,有时从被中露出头来,四处观望。龛前香案上除陈列供品外,还罗列许多水瓶,求仙水的人可以自携空瓶,取走若干。水瓶中的水,由助善人随时续添。据说二青爷已有几千年道行,按道理说应不食人间烟火,但夜间仍须由助善人供奉鸡卵。普通巫人所供奉蛇仙,也以大青爷相称,顶奉的人,可以附体后降下灵语。有一位巫人素顶蛇仙,据他说:凡有人问事问病,就会不自主地答出,但音声并不改变,只需随意答出,即是“仙语”,并须由旁人立即记录,过后便不能重述。问病的就当时答出药方,有的因为素习几个汤头歌,可以开出皮松肉紧的药方来,有的根本不识字,也能随口说出药方来,就使人觉得莫明其妙。著名民俗学家金受申曾回忆说他对门住着一位郭老太太,就是如此作法的。有人请她看病时,或化病时必须由她和问病人虔诚跪祷,如仙不下降,即回绝病人不予施治。[23]
从功能意义上说,“四大门”发挥法力的能量是有区别的,比如黄白两门中,黄门并无大的法力。据说黄门在乡间,能力只是偷吃偷喝,凡有人家婚丧红白事,厨房灶上,必有预防黄门作闹的方法,如切肉的,必用刀在菜墩旁边,时时虚砍,掌杓的人,必用铁杓在锅边,时时虚敲,原因便是黄鼠狼能隐形偷吃。而乡间认为白门猬就是财神爷,但又不供祀实物的刺猬,只是对虚设的财神洞叩拜而已。乡间和城郊不同,只在篱内篱外净地,建一小房,高及二尺,面宽约三尺,进深约二尺,前有小门,叫“财神洞”,每天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朔望摆上些简单的供品,如白酒、鸡蛋、花生之类。北京曾有谚语,凡是认为某人吝啬不肯破钞的,便说“不是财神爷,是草刺猬”,或简单说“某人是草刺猬”,可见刺猬是财神的象征。对于“四大门”的行事特征,金受申曾总结说:除长门时现法身,黄门幺魔小道,白门不登大雅之堂外,都是不言不语,没有大吹大擂的,这也许是北京之所以为北京罢了。[24]
以上粗略叙述“四大门”的成仙类别和顶香过程。可以看出,“四大门”从凡俗向仙班的过渡,与乡民的身体感觉直接相关;与此同时,乡民对“四大门”的信奉程度也往往与其对切身问题如疾病的治疗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理解乡民的信仰应首先从“身体”而不是“精神”层面切入加以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