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池,都有发展历程的传奇故事,法国作为浪漫之都,其在建筑领域的故事自然不少。在12—15世纪,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工匠、市民们争相参与兴建教堂,用富丽堂皇的装饰来展示自己城市的华美。于是,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的哥特式(Gothic)建筑,一跃成为“炫富”的宠儿。就这样,哥特式建筑以法国为中心闪亮登场,并迅速在巴黎拉开帷幕。
1140年,第一座哥特式圣德尼教堂(AbbeyofSaintDenis)在巴黎落成。热情的法国人为了庆祝圣德尼的诞辰,广邀各国主教前来参加教堂盛典。当时,所有到场的人都被这座集宗教、文化、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身的哥特式建筑迷住了。
法国圣德尼教堂:此教堂也是法国王室皇家墓地。在教堂的后室以及地下安葬着从中世纪至18世纪诸多国王、王后、公主、皇子。国王驾崩后,后人会为他在圣德尼大教堂选一个安放棺椁的位置。在国王的棺椁入穴后,主事者会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尊躺像(用石膏做成和真人同等大小、同等模样)放在棺材上,以供皇家后代瞻仰、悼念。
25年后,凡是出席过圣德尼教堂庆典的城市,全都建起了哥特式教堂。那高耸的尖肋拱顶,在飞扶壁的映衬下,修长的束柱在动感中营造出轻盈直飞天际的震撼。尖拱、飞券、加勒穹顶等结构上的巧妙变化与运用,使得改造后的构架增加了支撑顶部的力量——整个建筑物更加轻巧和稳固。大型斑斓玻璃长窗,开放、明亮、宽阔,这种借助色彩与自然光线所营造出的浓厚宗教氛围,一改罗马式的昏暗。自法国圣德尼教堂率先登上巴黎建筑舞台后,哥特式建筑便成为中世纪的主流。工匠大师们以卓越的建筑技艺,在建筑上所呈现出来的神秘与优雅的新风尚,对之后的建筑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穿越乡村来到城市:英国乡镇小教堂
在英国,哥特式建筑虽然持续了3个多世纪,但因缺乏整体规划而没能形成自己统一的风格。对于选址,英国与法国截然不同。凡是对英国比较了解的人都会发现,英国的教堂,除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杜伦大教堂、索尔兹伯里大教堂、约克大教堂以及达拉姆大教堂等数十座大教堂外,其余大部分都是乡镇小教堂。
抛开英国乡镇小规模教堂,一起来看看位于英国伦敦繁华闹市区,历经700多年才修建而成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建在英国乡镇的教堂,显著的特点就是房体矮小、设计简单,或许正是因为建筑规模很小,这些教堂均使用质量较好的木材。设计师通过精巧、严谨的构思,往往一堂一塔都可以给人简朴、温暖的感觉。其次,在装饰方面也非常随性,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固定统一的模式。或许正是这种随性而发的设计,赋予了英国乡村教堂与众不同的风情。(www.xing528.com)
荣誉与身份的象征:英国王室的“石头史书”
毫不谦虚地说,在英国众多教堂中,数始建于960年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位最为显赫——它不但是英国的圣地,而且是荣誉与身份的象征。英国人之所以把它称为“荣誉的宝塔尖”,是因为教堂已经成为伟人的墓场。
平面呈拉丁十字形,主体建筑长156米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作为英国最高亦最著名的哥特式拱顶教堂,其教堂正门西面的两座方形塔楼,是圣保罗教堂设计师雷恩的学生设计的作品。这座双塔不但非常壮观,而且造型精美,一直被认为是典范之作。在教堂顶端,彩色玻璃嵌饰着的尖顶,挺拔的塔尖直指苍穹,给人触摸天际的玄妙。以富丽堂皇、精美奢华而家喻户晓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不仅是历代国王加冕登基、举行盛大婚礼庆典的地方,同时也是英国王室陵墓的所在地。这正是威斯敏斯特教堂被称为英国王室“石头史书”的缘故。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1540年之后,成为圣公会教堂。这座教堂的每一处细节,都极为精美,美到足以惊艳灵魂。
位于教堂中央往南甬道上的“诗人角”,那里长眠的是对英国有过特殊贡献的著名作家和诗人,如14世纪诗圣乔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著名作曲家亨德尔以及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等。在教堂北廊的“科学”角,长眠于此的顶尖天才多不胜数,如科学家牛顿、生物学家达尔文以及“政治角”的著名政治人物丘吉尔、张伯伦等。其中,牛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葬荣誉的科学家。2018年3月14日,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逝世后也安葬在这里。
威斯敏斯特教堂占地仅数亩,竟然安息着3300多个亡灵,英国人称这座教堂是英国“荣誉的宝塔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