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诗歌鉴赏课堂实录:扬州慢

古代诗歌鉴赏课堂实录:扬州慢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一起学习姜夔的《扬州慢》一词。唐·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可见当时扬州盛极一时。著有《白石道人诗集》。《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昔盛今衰悲凉痛惜的情绪。用了拟人修辞,体现了扬州人民的痛苦,表示同情。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古代诗歌鉴赏课堂实录:扬州慢

教学目的:

一、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二、掌握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三、体味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

四、与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体味豪放派与婉约派不同风格

教学重点

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视觉、听觉充分理解词中清冷之景,体味感伤情感,在抓具体景物同时创设“空城”整体感受。由本词展开去,与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体味婉约派与豪放派不同风格,让学生初步建立对两大词风的认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理念

学生主体性师生互动启发式

教学步骤

导语: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作者送友人至扬州,今天老师也送大家到姜夔笔下的扬州去走走,看看。我们一起学习姜夔的《扬州慢》一词。

解题: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广陵、江都、维扬等名称。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唐·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可见当时扬州盛极一时。

慢: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词。

作者介绍: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少年时期流寓湘、鄂间,后移往湖州(今浙江),漫游苏、杭、维扬等地,与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交往。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座上客。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善书法,精音乐,在词坛上属婉约派(骚雅派)。他主张严谨的格律和章法,反对油腔滑调,不写淫词秽语;在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屡试不中,没有做过官,遂他托身权贵门下,一生过着清客生活,生活闲适,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相脱离,以致视野不阔,情调低沉,这在他的诗词中有明显的反映。曾说“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用以自解其清苦。著有《白石道人诗集》。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其作品精工典雅,意蕴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幽晦等特点。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骚雅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背景介绍: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

姜夔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优美,一散一韵,值得并读。

《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昔盛今衰悲凉痛惜的情绪。

下面请大家听录音朗读。

同学一起齐读体味文中情感。

·词前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荞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词前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交代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我们下面解读词的上片

·作者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一座城?用最简练语言概括

空城

·作者用哪些景来写空城的?

尽荞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

·我们看一幅荞麦青青的图画,营造了扬州怎样的景象?

凄凉,荒芜

·作者进一步描写具体之景:废池乔木,有何作用?

点缀,衬托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废池乔木为无情之物怎会“厌言”呢?

用了拟人修辞,体现了扬州人民的痛苦,表示同情。

杜牧的《赠别》诗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www.xing528.com)

同样运用拟人手法,以无情之物言有情,这是诗歌常用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清角吹寒,给人怎样的感觉

凄凉,渲染了气氛

·扬州城自古就是如此吗?以前的扬州是怎样的?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都出自杜牧的诗句。

题扬州禅智寺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以前的繁华的扬州城我们概括为:春城。一春城,一空城,形成鲜明对比。

·春城是作者联想的,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虚写

·作者眼前所见空城之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实写

·实写作者又调动了多个感官?有哪些?

视觉听觉

一虚一实,虚实结合,这是作者写作的特点。

上片意思概括为:述所见所闻,扬州残破景象。

我们下面解读词的下片:

下片首句:杜郎俊赏。上片中杜郎才气是怎样表现的?上片中化用杜牧诗句:引用竹西、春风十里,下片中豆蔻、青楼,也是化用杜牧诗句。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郎俊赏在词中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豆蔻,青楼体现昔日扬州何种景象?

昨日繁华

·今日扬州作者又见到何景?

二十四桥、冷月、桥边红药

·景色什么特点?

今日凄清

·写景运用什么方法?

虚实结合

我们来概括下片内容

下片内容概括为:怀昔感今的情怀

请同学概括整首词的内容

通过扬州今夕对比,表达作者感慨今昔的《黍离》之悲。

下面我们拓展阅读,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内容上(人物、情感、景物、语言)比较阅读,体味豪放派与婉约派不同风格。

一个豪放雄浑一个含蓄婉转

一个追念英雄,一个怀念才子

积极向上写个人遭遇

一个叹国土沦丧一个惜美人芳草

题材深广题材狭窄

作业:

课下比较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李煜的《虞美人》不同的词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