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奋传递与突触:高中生物核心知识一站通

兴奋传递与突触:高中生物核心知识一站通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缺氧、CO2增加或酸碱度的改变以及某些药物会影响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⑤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会产生电位变化。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神经纤维上慢的原因是:突触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

兴奋传递与突触:高中生物核心知识一站通

1.概念: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4.传递过程

5.兴奋在细胞之间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的证明——双蛙心灌流实验

结论:副交感神经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可以使心跳变慢。

6.传递特点

(1)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2)兴奋传递速度慢:在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突触延搁:在突触处的兴奋传递往往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约0.5 ms)。

(3)对环境或药物敏感。缺氧、CO2增加或酸碱度的改变以及某些药物会影响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缺氧可使神经细胞和突触部位丧失兴奋性,而出现传导障碍甚至神经细胞死亡;碱中毒时,神经细胞兴奋性异常升高;酸中毒时,兴奋性降低,严重时会导致昏迷。

温馨提示

①神经递质的种类有:乙酰胆碱(Ach)、氨基酸类(谷氨酸、甘氨酸等)、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www.xing528.com)

②神经递质根据功能可以分为兴奋性递质(Ach等)、抑制性递质(甘氨酸等);突触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更多取决于受体的类型。

③神经递质存在突触小泡中,与突触前膜融合时以胞吐的形式释放,需要消耗能量,故突触小体里含大量线粒体。有些突触小泡(分泌囊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④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移动属于扩散,不需要消耗ATP。

⑤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会产生电位变化。兴奋性递质是使突触后膜Na+内流,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抑制性递质是使突触后膜阴离子(如Cl)内流,使得膜外电位更正,膜内电位更负,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受到抑制。

⑥神经递质作用完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后就被灭活(降解或回收),否则会使得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最终会出现效应器肌肉持续地收缩(僵直、痉挛)或舒张(松弛)。

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神经纤维上慢的原因是:突触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

⑧突触处兴奋传递需要完成的信号转变: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⑨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