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期自我意识分化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并逐步去向统一。“理想自我”犹如弗洛伊德所谓的“超我”,遵循的是理想的原则,而“现实的自我”则是弗洛伊德所谓的“自我”,遵循的是现实的原则。青年时期,个体开始追求自已所期望的未来的自我形象,并把它作为自己毕生努力的方向。他们开始考虑“我今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
青年人的共性是喜欢幻想遥远的未来,他们往往把一些极其模糊的,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毫不沾边的目标和理想叫做生活的计划,试图提早预见自己的未来,却不去考虑用什么手段来创造它。他们对未来充满各种设想,却只关注了结果,忽视了获得结果的方法和条件,生活显得取向不明,具有散漫性。在自我表现为各种的自我想象,有时想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有时却想成为一名文学家。
好高鹜远的生活态度使青年人常表现出“浮躁”性。作为长期目标的“理想的自我”与近期的现实的条件目标“现实的自我”如何达到有效地统一是青年人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有的人只有“理想的自我”,对它极尽描绘和想象,但真正如何充分利用“现实的自我”去追求和趋向“理想的自我”时却常表现出茫然与困惑,失败时,则寄希望于未来,并沉溺于未来,总在幻想地平线上盛开的玫瑰花园,却无法欣赏到眼前怒放的杜鹃花,行动上表现出拖延和迟疑,甚至否定“现实的自我”。“我想当一名居里夫人,但我现在发现我笨极了,什么都不是。”一位女大学生曾这么苦恼过。(www.xing528.com)
有位哲人讲过:“人不应该幻想遥远无极的未来,而应该把握具体可见的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学习如何有效地操纵自己,控制自己,使自己不回想过去的事情,因为过去已经消逝,追悔也无济于事;不幻想未来,因为明天尚未来临,一切都在虚无缥缈之中;唯有今天,把握现在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具体的成就。“唯有此时此刻,才是属于我们的”。“理想的自我”作为人生蓝图,要得到实践的最佳方法是集中精力和智慧,专注于“现实的自我”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扩展和丰富它,为“理想的自我”的追求奠定基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把“理想”分划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在今天,在现在就完成它。生命的过程就像一个沙漏,成千上万颗沙粒从沙漏的顶端缓慢而又有序地通过中央瓶颈的部位。没有人能够做沙粒一起通过瓶颈(也没有人能使理想的自我一下子得到实现),也没有人能帮助沙漏,在沙子通过时不磨损自己。人也和沙漏一样,每天睁开眼,就会发现有许多事情等待着我们立即完成。但是,如果我们不将这些事安排得妥当,使它们缓慢而有秩地逐步完成,就会像众多的沙粒一样涌向沙漏的瓶颈,在相互推挤和摩擦中,挤破了瓶颈,人就会造成情绪上的紧张,甚至使生理,心理同处在紧张状态之中,必然会形成人的自我崩溃。
青年人要驱逐心中由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冲突,获得自我统一的途径有三:一是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逐渐接近理想自我;二是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三是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不管哪种途径要使人达到自我意识统一,有利于青年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我们的座右铭是“抓住今天,把握现在,追求更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