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点造型艺术的发展与恢复

面点造型艺术的发展与恢复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面点制作得到了恢复与发展,面点造型技艺发展迅速,花色造型面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味形俱佳。食用与审美寓于面点造型艺术的统一体之中,而食用则是它的主要方面。面点制作除了味觉形式因素以外,又具有一般的造型艺术特征。

面点造型艺术的发展与恢复

面点造型是将调制好的面团和坯皮,按照面点的要求包上馅心(或不包馅心),运用各种塑造方法,以天然美和艺术美的方式,捏塑成各式各样的成品和半成品。面点造型可以带给进食者以自然的美感,从而增进食欲,给人以欢乐的情趣和艺术的享受。

我国面点的造型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礼记》中,就记有堆叠于器皿中的蔬果点心供陈列而不供食用的“饤”了。后来,由“饤”演化为“饾饤”(亦作斗饤)。明朝人杨慎在《升庵全集》中引用《食经》的话解释道:“五色小饼,作花卉禽珍宝形,按抑盛之盒中累积,名曰斗饤。”由此知道,那时的“饾饤”,即是面点造型的前身,它与现在的面点造型艺术中的花色面点也是十分相似的。一是它有“五色”,注意了色调的配合;二是“作花卉禽珍宝形”,讲究形态美;三是“按抑盛之盒中累积”,重视装盘造型的技巧。所不同的是装在盒中而不是装在盘中,但并不影响“食用与审美”的这一根本属性。

明清两代是我国烹饪技艺发展的高峰时期,宫廷御厨之杰作,地方面点之精萃,少数民族之佳点,都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现在保留的脍炙人口、工艺奇特、形态肖似的花色造型面点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面点制作得到了恢复与发展,面点造型技艺发展迅速,花色造型面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味形俱佳。各式花色饺类、卷类、包类、酥类、粉点类、图案类、组合类等,品种繁多,制作精巧,美味可口,富于营养,工艺简易,造型生动,色彩鲜明,装盘美观,注重食用与欣赏的结合。在国际交往的宴席上,花色造型面点受到中外来宾的赞扬,并被誉为“食的艺术”和“艺术杰作”。

一、面点造型艺术特点

面点造型素以色、香、味、形、质、养著称于世。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交流不断扩大,促进了中国面点制作技艺向着更高的科学化与艺术化方向发展。如今,我国面点工艺像朵朵鲜花,在中国食苑的大百花园里竞相开放,这些千姿百态的“面艺杰作”,与中国菜肴一起构成了完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烹饪艺术。

(一)雅俗共赏,品类多样

中国面点品种丰富多彩,真可谓是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全国各地的面点品种大都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并各有其风味特色。从造型上讲,也是点、线、面、体,应有尽有,并可将其分成许多种类型。

按成形的程序来分,可分为三类。第一,先预制成形后烹制成熟的,绝大多数糕点、包饺等都是采用此法,包成馅心后即成形状。第二,边加热边成形的,这包括小元宵藕粉圆子、煎饼、刀削面及各式炒面汤面等品种。第三,加热成熟后再处理成形,多用于凉糕,如凉团、如意凉卷、年糕等。

按成形的手法来分,可分为揉、搓、擀、卷、包、捏、夹、剪、抻、切、削、拨、叠、摊、擀、按、印、钳、滚、嵌等;按制品完成的形态分,又可分为饭、粥、糕、团、饼、粉、条、包、饺、羹、冻等;如按其造型风格来分,可分类简易型、雕塑型、图案型、拼摆型;按其体态分,可分为固态造型、液态造型(汤羹),还可以分为平面型、立体型;按其色调来分,可分为淡素型(如白色类包饺、水晶类冻糕等)和有色型(如苏式船点、四喜饺等);按其造型的特征来分,可分为圆形(大圆形、小圆形)、方形、椭圆形、菱形、角形等;按其造型品类分量来分,可分为整型(如苏州艺术糕团)、散型(如大葱油饼改刀散装)、单个型、组合型(如百花争艳、鸳鸯戏水等)。

面点造型艺术,不光是指艺术图案造型、立体造型,一块饼、一块糕也同样有艺术的效果和艺术的魅力。同样是一块“烧饼”,它的厚薄、馅量、大小、饼上芝麻的多少、烘烤的成色,都有很重要的关系。厚度过厚,延长成熟时间,底、面火力不易均匀,吃口欠佳。过薄,则底色易焦黄、僵脆;馅量多,一是浪费,二是馅难成熟。馅量少,则造型难看,降低人们的进食兴趣;撒芝麻贵在一撒即匀,这是技术活、功夫关,不是人人均会;烘烤后,火力适宜与否,将决定制品的质量,更影响整个烧饼的吃口,色泽金黄、酥香可口才是上乘之作,僵硬、软绵、焦糊,都不是烧饼应有的风格。这里面还有许多关键因素,如和面、插酥、包酥、擀卷等一整套的工序,其艺术效果贯穿于制作的始终,不是每一人都能做得好,初学者更是如此。

(二)食用与审美紧密结合

面点造型制作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它是通过面点师精巧灵活的双手经过立塑造型完成的。制作食品的主要目的是供人食用,所以面点制品也不例外。它通过一定的艺术造型手法,使人们在食用时有美的享受,食之觉得津津有味,观之又心旷神怡。它一经展现在顾客面前,便会增加气氛,增进食欲,勾起人们美好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食用与审美寓于面点造型艺术的统一体之中,而食用则是它的主要方面。面点造型艺术中一系列操作技巧和工艺过程,都是围绕着食用和增进食欲这个目的进行的。它既能满足人们对饮食的欲望,又能产生美感。

1.食为本与味为先

面点造型是味觉艺术。自古我国人民的饮食特点以及形容和评价美食必定都落在“味”上,如“美味可口”“回味无穷”“其味妙不可言”等。欣赏食品,也必须细细的“品味”。人们品评其美食的真谛,又总不在色、形上,这是因为饮食的魅力在于“味”。面点制作的一系列操作程序和技巧,都是为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营养价值能给予人们以美味享受的面点,这是制作面点关键所在。面点的造型,它要求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而不是要求它成为纯粹的艺术品。所以,在制作花色造型面点的时候,首先要强调以食为本的原则,如果脱离了这一原则,单纯地去追求艺术造型,就会导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面点艺术首先是味觉艺术。如果面点的造型脱离了味觉上的美感,成为形态动人、色彩迷人,但味觉很差的东西,那就不能称为美食。中国面点讲究色、香、味、形、器和谐,其评品标准是以“味”为先。也就是说,要求面点首先是好吃,其次是好看,食用与审美有机结合。那些只好看而不好吃的品种,我们的顾客是不欢迎的。

2.重形态与求自然

面点是造型艺术。面点制作的美观外形,就是取决于面点的“色”和“形”。面点制作除了味觉形式因素以外,又具有一般的造型艺术特征。因此,有关造型艺术的规律也是适用于面点制作。

面点制品供人们食用与审美享受,在它还没有被人品尝以前,它必须具有美的视觉形象,才有助于诱发人们的食欲。烹饪艺术品要表现其内容,也必须依靠外在形式,即使是以味美为主的面点艺术,也要有具体的形态作为依托,否则连滋味、审美也无法存在,也就不能称为食用与欣赏两结合的面点造型艺术了。

面点的形,主要是在面团、面皮上加以表现的。自古以来,我国面点师就善于制作形态各异的花卉、鸟兽、鱼虫、瓜果等,增添面点的感染力和食用价值。形态和色彩是由人们的视觉来感知的,它对人的感受最敏感,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货卖一张皮”,就是商品出售中被公认的一种心理因素。花色造型面点的味好、形好,不但可以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而且可以创造更好的效益。

我们在包捏制作面点时,要顺应和发扬面点艺术的自然美,适应现代艺术发展的大趋势,在其制作中力求向简洁、明快、抽象风格的方向发展,烦琐装饰、刻意写实、矫揉造作、添枝加叶应当坚决摒弃。

面点制作应以自然色彩为上,体现食品的自然风格特色。当制品不能表达或代表食品的时候,可适当加以补充,但以食品的天然色素为主。色彩给人们的情感以极大的影响,自然、丰富的色彩不仅能影响人们的心理,而且能增强食欲。色彩与造型结合起来,可使面点制品达到艺术品的境地。自然色彩的审美功能比造型强,表现形式也很自然。但我们反对一味地乱加色素,甚至浓妆艳抹、画蛇添足,掩盖食品的本来风味。

(三)精湛的立塑造型手法(www.xing528.com)

面点的立塑造型,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经过严格的艺术加工制成的一种精致玲珑的艺术形象,对食者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面点造型与美术中的雕塑手法十分接近,其中,搓、包、卷、捏等技法属于捏塑的范畴;切、削、剪等手法又与雕刻技法相通;钳花、模具、滚、镶、沾、嵌,也近似于平雕、浮雕、圆雕的一些手法。可以说,面点造型工艺是一种独特的雕塑创作,如图6-16“佛手包”。

图6-16 佛手包

面点的造型是通过一整套精湛的技艺包捏而成各种完整的形象。如通过折叠、推捏而制成的孔雀饺、冠顶饺、蝴蝶饺,通过包、捏而制成的秋叶包、桃包;通过包、切、剪而制成的佛手酥、刺猬酥;通过卷、翻、捏而制成的鸳鸯酥、海棠酥、兰花饺,以及各种花卉、鸟兽、果蔬的象形船点和拼制组合图案等品种。每种面点既有各自不同的形态、色彩和表现手法,又是各种整体造型的艺术缩形。这就要求面点师具有较高的面点立塑技艺和美学、美术知识的修养,如图6-17“菊花香酥饼”。

图6-17 菊花香酥饼

面点立塑造型方法,是利用主料粉面皮的自然属性,采取包捏的手段将其塑造成各种形象,这种造型方法是技巧与艺术的结合,其难度比较大,它要求面点师具有娴熟的立塑技艺,熟练地掌握一张小坯皮的性质、包捏的限度,以及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只有过硬的操作本领,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境地。

(四)玲珑雅致的艺术小品

面点的造型艺术与其他烹饪造型一样,都是供人们食用的食品,它现作现食,没有长期保存的必要。但它又不同于花色拼盘、热菜的造型,在食品制造上,它使用的空间最小。一只6.5厘米左右的面皮的限度,一块小面剂子的空间,每一件都是单个的独立体,每一张面皮、每一个面剂都要塑造成大小相等、做工精致的形态。它与无锡惠山泥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比泥人更小、更精致,特别是有能包馅食用之绝。

面点的造型艺术,类似于微雕艺术。一盘美点,是许多单个品种的拼摆组合,而每个品种都是栩栩如生、小巧玲珑的精美的艺术品,它正是中国烹饪艺术中的艺术小品。这种艺术往往出现在高级筵宴上,表现宴席的“身价”和饭店面点师制作精湛的水平,如图6-18“花生”造型的船点。

图6-18 船点——花生

二、面点造型艺术的要求

(一)掌握皮料性能

面点造型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选用皮坯料必须有较强的可塑性,质地细腻柔软,才具有面点立塑的基本条件。糯米、粳米面粉、薯类都具有这种特性,米色白、柔嫩且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做工要十分精细。面粉制品,一般烫面可塑性较强。一些简易的造型点心,如象形点心“寿桃”“菊花卷”等,可采用发酵面团(用嫩酵面,以免熟制后变形)制作。薯类做皮,须加入适当的辅助料如糯米、面粉、鸡蛋、豆粉等,才便于成形。用澄粉作为粉料而制作的花色品种,色白细滑、可塑性强、透明度好,如“硕果粉点”“水晶白鹅”“玉兔饺”等,造型逼真、色泽自然。

(二)配色技艺

配色技艺是面点造型艺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面点的色彩运用,经过许多面点师的长期实践,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用色方法和“浓淡总相宜”的面点色彩。面点造型艺术把生动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交织在一起,既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又具有诱发食欲的魅力。

面点的色彩讲究和谐统一,有的以馅心原料配色,如火腿的红、青菜的绿、熟蛋清的白、蟹黄的黄、香菇的黑配色,如鸳鸯饺、一品饺、四喜饺、梅花饺等;有利用天然色素配色,如红色的红曲粉、苋菜汁、番茄酱,黄色的蛋黄、南瓜泥、姜黄素,绿色的青菜或麦汁、菠菜荠菜丝瓜叶捣烂取汁,棕色的可可粉豆沙等。另外,还有合成食用色素。面点的色彩只能是简易的组合和配置,不能像画家调配各种新色。既要考虑到用色过程中的清洁卫生,又要考虑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而不能装扮得像纯工艺品,打扮得花枝招展。过多的用色和不讲卫生的重染,不仅起不到美化的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使人恶心。面点造型艺术是吃的艺术,其色彩的运用应始终以食用为出发点。坚持本色,少量缀色,是面点配色的基本方法。

(三)馅心选用

为了使面点的造型美观,艺术性强,必须注意馅心与皮料的搭配相称。一般包饺馅心可软一些,而花色象形面点的馅心一般不应为稀软状,以防影响皮料立塑成形。否则,面点的整体效果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软、塌,甚至漏馅等现象,从而影响面点造型艺术的效果。所以不论选用甜馅或咸馅,用料和味型都必须讲究,不能只重外形而忽视口味。若采用咸馅,烹汁宜少,并制成全熟馅,尽量做到馅心与面点的造型相搭配,如做“金鱼饺”,可选用鲜虾仁作馅心,即成“鲜虾金鱼饺”;做花色水果点心如“玫瑰红柿”“枣泥苹果”等,则应采用果脯蜜饯、枣泥为馅心,使馅心与外形互相衬托,突出成品风味特色。

(四)造型简洁

面点造型艺术对于题材的选用,要结合时间因素和环境意识,宜采用人们喜闻乐见、形象简洁的物象,如喜鹊、金鱼、蝴蝶、鸳鸯、孔雀、熊猫、天鹅等。面点造型艺术关键要熟悉生活,熟知所要制作物象的主要特征,运用适当夸张的手法制成,就能收到食品造型艺术美的效果。如捏制“玉兔饺”,须把兔耳、兔身、兔眼三个部位掌握好,把耳朵捏得长和大些,身子必须丰满,兔眼须用红色原料嵌成,这样就会制作出逗人喜爱的小白兔。如“金鱼饺”应着重做好鱼眼和鱼尾。“天鹅”突出特征是颈和翅,要对这两个部位进行适当夸张变化。这种夸张的造型手法,就是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如过分讲究逼真,费工费时地精雕细琢,一是在手中操作时间过长,食品易受污染;二是不管多漂亮的点心,一经上桌观赏,即充口福,无久贮的价值。若过于追求奇巧,不免趋于浪费,甚至弄巧成拙影响人的食欲,使人败味。所以,面点造型艺术不必丝丝入扣。如图6-19是“金鱼饺”造型。

图6-19 金鱼饺

(五)盛装拼摆

前面讲过,一盘面点是许多单个面点组合的艺术整体,所以盛装拼摆技艺也是面点造型的重要的一环。面点立塑需要精湛的技艺,美妙的造型,而装盘也不可马马虎虎,上下堆砌,随便乱摆,要求根据面点的色、形而选择合理、和谐的器皿,运用盛装技术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律,把面点在盘中排列成适当的形状,突出面点的色彩,呈现立塑的形态。总体要求是:对称、和谐、协调、匀称。如“牛肉锅贴”可摆成圆形、桥形,底部向上,突出煎制后的金黄色泽,下部微露出捏制的细绉花纹。“四喜蒸饺”可摆成正方形、品字形,在操作时应将四种馅料的次序按一定的顺序,装盘排列时也应四色方向有序摆放,给人以整齐、协调之美,而不是随便放置,给人以色、形零乱的感觉。就是简单的菱形块糕品,也应有一定的造型,如八角形、菱形、等边三角形等。总之,面点应拼摆得体,和谐统一,使人感到一盘面点整体是一幅和谐的画面,单个面点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艺术精品。如图6-20是“四喜饺”组合造型。

图6-20 四喜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