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6富有同情心是弱者的陷阱

26富有同情心是弱者的陷阱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工作中,员工的工作既需要有截止期限,也要维持纪律,但并不需要管理者同理心泛滥。管理者要表现出同理心,但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也需要表现出坚定甚至严厉的态度。◎用心感受世界反对过度同理心是合情合理的,但并不代表工作场合里完全不需要情感。明智的领导期望公司的管理者能够展示出过人的情商,对同事怀有同理心,与此同时对工作的要求一丝不苟,激励员工做出最好的业绩。

26富有同情心是弱者的陷阱

商业领域,业绩就是“硬实力”,但创造业绩的却是感情丰富的人类员工。承认这一点并非软弱。

贝尔·利特尔约翰(Bel Littlejohn)是克雷格·布朗(Craig Brown)创立的《卫报》(Guardian)的小说专栏作家,他写过一本书,书名为《请拥抱哭泣的我,只因我为整个世界而哭泣》(Hug Me While I Weep,for I Weep for the World)。这本书讽刺了那些多愁善感、自制力差、常常自我陶醉的人,在他们看来,生活中每件事都充满了深刻的情感。这听起来有点滑稽,或许只是人们对谈论“情商”的一种过激反应。20世纪90年代,“情商”一词开始流行,随后丹尼尔·戈尔曼对其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见陷阱4)。

说到这里,许多老板会非常庆幸,因为他们从不谈论自己的感受。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质疑感情丰富的员工,认为他们不够专业、不够认真。资产负债表、业绩、现金流和盈利能力都是“硬实力”,是不带感情色彩的,因此,我们也要坚定、果断地处理这些事情。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工作场合中,男子气概意味着不留情面。有人指出,在工作中,女性难以升职的一个原因是,女性做不到“冷酷无情”,反而更加情绪化(另一方面,自信或果断的女性,可能会被指责为“专横跋扈”),结果就是高层女性过少。

通常情况下,金钱被视为有形物品,是可以衡量的,而情绪(士气、动力、文化、参与)却是无形的、难以捉摸的。金融领域不该掺杂个人情绪,商界领袖也不能带着情绪处理事务。如今,虽然许多人认同“战略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认为此话出自彼得·德鲁克,但没有文献证据),但尽管认识到情感对工作影响巨大,距离其应对措施仍有很大的差距。

◎同理心缺失

2006年6月,在芝加哥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毕业典礼上,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年轻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发表了毕业演说。那天,他给毕业生们提了几条建议,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条就与“同理心”有关。

奥巴马说:“在我们国家经常有人谈论联邦政府财政赤字问题,但我认为,我们应该多关注同理心缺失的问题,很多国人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用换位思维来看待问题。”

在他看来,美国文化过度关注物质财富、形体美感和声誉名望,以致人们普遍缺乏同理心。对于这一点,他做出强烈的谴责。在演讲结束时,他鼓励年轻的毕业生拓宽视野,培养关心他人的能力,以此得到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他的言论与贝尔·利特尔约翰的讽刺论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同理心理论得到了这样一位演说家(当时的他即将获得全世界最有权势的职位)的支持,不会再有人否认它的存在,同理心在工作场所和其他任何地方都可以发挥作用,这一点是人尽皆知的。(www.xing528.com)

◎切忌同理心泛滥

尽管你的言辞冷硬不留情面,但你也会产生同理心。在工作中,员工的工作既需要有截止期限,也要维持纪律,但并不需要管理者同理心泛滥。管理者要表现出同理心,但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也需要表现出坚定甚至严厉的态度。

保罗·布罗姆(Paul Bloom)是耶鲁大学的一名心理学教授,他在自己的著作《反同理心:理性施予同情》(Against Empathy:The case for rational compassion)中阐明了这一点。他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医生过于同情病人的病痛折磨,以至于没有采取虽让病人更加痛苦,但却十分必要的治疗手段。显然,企业中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在企业内部,并非所有的决策都要征得员工的一致同意。员工有时会接到自己不想做的任务,并且因此心情沉闷。这时候,领导能够察觉出来,但不需要因为同情员工而收回任务。适度的同理心能让公司更人性化,然而过度的同理心将不利于企业发展。

东安格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诺维奇商学院(Norwich Business School)的学者曾做过一个研究,结果表明来自管理者的支持是一把双刃剑。根据一位名叫卡洛斯·费雷拉·佩拉尔塔(Carlos Ferreira Peralta)的研究员的说法,一方面它避免了员工遭受消极情绪的困扰,另一方面它却阻碍了员工自行解决情绪问题。

◎用心感受世界

反对过度同理心是合情合理的,但并不代表工作场合里完全不需要情感。有些人打心眼里抵触和机器人并肩工作,这种心理一部分源自对机器人取代自己的担忧,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希望自己的上司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类同胞,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见陷阱23)。

理念、品牌、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都属于公司的无形资产,这些资产渐渐成为企业和组织借以超越竞争对手的优势。也许,财务经理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并不总是那么准确,有时也不知道对它们的投资能带来怎样的收益。能够处理企业基本业务的管理者很多,但知道如何与同事相处的则没那么多。

明智的领导期望公司的管理者能够展示出过人的情商,对同事怀有同理心,与此同时对工作的要求一丝不苟,激励员工做出最好的业绩。管理者要设法实现情绪和能力之间的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