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繁华梦》(以下简称《繁华梦》)是狭邪小说代表作之一。作者孙家振,字玉声,号海上漱石生,别署警梦痴仙、退醒庐主人,1863年生于上海官宦家庭,一生酷爱京戏,常流连于“三雅、南丹桂、同桂、丹凤、宝丰、丹桂、金桂等当时著名茶园”[23]。光绪十九年(1893)《新闻报》初创时,孙被聘为编辑部主笔,几年后又先后在《申报》《舆论时事报》等处任主编。光绪二十四年(1898)七月十日他自办《采风报》,二十七年(1901)三月又首创《笑林报》,而后几十年里,先后自办和主编了《新世界报》《大世界报》《繁华杂志》《梨园公报》《七天》《俱乐部》等报刊,并开办上海书局,是清末最重要的报人之一。早在光绪十七年(1891),孙家振就完成了《繁华梦》初集二十一回的创作,却因其在报刊上连载小说的理念尚不为同行接受,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发行途径。直到他自办《采风报》与《笑林报》,在以文会友的同时兼发个人作品,《繁华梦》才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7月以免费随《采风报》附送的形式首次刊行,光绪二十七年(1901)又随《笑林报》免费附送,成为畅销一时的作品。该书原题《绣像海上繁华梦新书》,先后有初集、二集、后集共100回,题曰“古沪警梦痴仙戏墨”。作者在《初集自序》中说:“仆自花丛选梦以来,十数年于兹矣,见夫入迷途而不知返者,岁不知其凡几。”[24]意在通过描写海上欢场的人情世故,教化沉溺者迷途知返,所言所记,多可与当时的社会现状相互印证。其友古皖拜颠生在《〈海上繁华梦〉新书初集序》中有言:“痴仙生于沪,长于沪,以沪人道沪事,自尤耳熟能详。况情场历劫,垂二十年,个中况味,一一备尝,以是摹写情景,无不刻画入微,随处淋漓尽致。”可见《繁华梦》之长,最在一个“真”字。而作者本人对戏剧的热爱、对戏剧活动的关注,也在此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孙家振一生所撰文字,不少都和戏剧有关,如办《笑林报》时所撰的《沪上名伶好戏溯源记》,宣统二年(1910)在《图画日报》上连载的“三十年来上海伶界之拿手戏”,民国十年(1921)刊登于《新声杂志》的《三十年来上海剧界见闻录》,民国十二年(1923)刊登于《心声》的《沪堧菊部拾遗志》,民国十七年(1928)《戏剧月刊》上收录的《上海戏园变迁志》《梨园旧事鳞爪录》、《梨园公报》收录的《上海百名伶史》等,所写皆来自他几十年在梨园亲自经历的见闻感悟,于今日看来皆是极其重要的历史资料。除了撰稿,孙家振还热衷参与戏剧相关的机构,曾开办戏院,经营过歌舞台、新新舞台、乾坤大剧场,文明戏盛行时又办过启明新剧社。民国元年(1912)上海伶界联合会成立时,孙家振被聘为榛苓小学校长,此后为伶界办学多年,颇受艺人们敬重;后又与冯子和一起任伶界联合会教育部主任,可说是清末民初戏剧界的风云人物之一。《海上繁华梦》作为孙家振耗费心血最多,又最广为人知的小说作品,情节虽为虚构,于社会背景展示却处处可见历史真实,对清末民初上海的戏剧活动,也可说是一次全方位的展示。较之其他狭邪小说,信息量更为集中,真实性也更为可靠,是考察戏剧传播的一个极有价值的研究对象。(www.xing528.com)
以连载形式面世的《繁华梦》后出版成书,初集、二集有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上海笑林报馆排印本、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后集有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上海笑林报馆校勘本(大开本)。因出版后大受好评,作者又追写了原题为《绘图续海上繁华梦》的《续海上繁华梦》(以下简称《续梦》)初集、二集、三集共100回,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发行,初集三十回民国四年(1915)六月初版,二集民国五年(1916)年二月初版,三集分上下集,民国五年八月初版。续书标“警世小说”,与前书内容相衔,叙事风格统一,完全可以与前书视为同一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