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学习(U-Learning)”一词起源于“泛在计算”。“泛在计算”是美国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马克·威瑟(泛在计算之父)在1988年首次提出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尤其是慕课的发展,“泛在式学习”理念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都对“泛在式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所谓“泛在式学习”,就是秉持“时时、事事、人人、处处”的理念,强调学习已经嵌入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环境中,呈现出情境性、真实性、自然性、社会性、整合性等特征,其泛在性突破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在校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界限[4]。基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字资源的飞速扩充,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和提出构建泛在式学习生态。
比起以往的学习,泛在式学习具有六个鲜明特点:①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的人类学习方式变迁;②基于多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联通主义等);③应用多种教学模式(讲授式、探究式、任务式、案例式、合作式等);④面向多种教育类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在线培训、终身学习等);⑤汇聚丰富的开放教学资源并与其接轨;⑥支持多系统、多终端学习环境的可重组、可扩展开放式在线教育技术系统[5]。(www.xing528.com)
构建泛在式学习生态,需要贴合其特点,围绕学习者、内容、教师、课程设计、教学策略、技术支持、组织实施等要素进行系统设计。毫无疑问,这是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又一次变革,对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教学方法等带来巨大冲击。泛在式学习生态,不仅仅是学习方式变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技术和资源的支撑、教学策略的革新、组织实施方式的创新等等,这也是混合教育发展趋势的重要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