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权益救济:概念、内涵及必要分析

大学生权益救济:概念、内涵及必要分析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学生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权利内容的拓展,权利损害和冲突的问题也接踵而至,高校学生维权的呼声与行动也高潮迭起,作为学生基本权利之一的学生身份权的救济更是受到多方瞩目。因此,完善的学生权利救济机制的构建,能够保障在各种救济途径多元并举的状态及时有效地达到救济目的的情况下,实现对当事人的基本权利的最终保护。

大学生权益救济:概念、内涵及必要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教育社会环境更是极速变化,并且教育的民主法治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学生权益意识也正在不断觉醒,教育管理与学生之间的冲突也日益激化,其所呈现出来的专业性、多发性、典型性、复杂性以及涉及领域的广泛性等特点使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里的权益纠纷一度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引起人们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高校的不满,自1995年起全国出现了各种教育行政诉讼事件,如刘某某诉北京某大学案、田某诉北京某大学案、林某某诉厦门某大学案、甘某诉某大学案、博士生于某某学术不端被母校撤销学位案等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不仅将高等学府推上了风口浪尖,也把高校与学生、教师、社会、政府等主体之间的权益冲突推向了公众的视野。实践中教育权益冲突的频发不仅损害了教育各方的权利和利益,而且影响了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随着学生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权利内容的拓展,权利损害和冲突的问题也接踵而至,高校学生维权的呼声与行动也高潮迭起,作为学生基本权利之一的学生身份权的救济更是受到多方瞩目。“有权利而无救济,则非真正之权利”,任何一个法治国家的权利救济,其根本思想均在于使权利人完整地享有实体之权利。纵观学生权利救济领域的变化,在国家层面,涉及学生身份权的各项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地完善;在高校层面,学生身份权保护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多方关注,并成为校内规则制定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在理论层面,学生身份权救济成为学者们讨论和研究的热点话题;在实践层面,学生身份权逐渐获得多方救济机构的认可。因此,完善的学生权利救济机制的构建,能够保障在各种救济途径多元并举的状态及时有效地达到救济目的的情况下,实现对当事人的基本权利的最终保护。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模糊状态下对公民教育权的保护,应当根据实践需要,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构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具体可操作性的高等教育权利救济保护机制,实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终极目标,促进达到“象牙塔”内公平与正义。(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