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强化被害预防心理保护自己

强化被害预防心理保护自己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潜在的被害个体要建立起被害预防心理,需要对自身以及可能遭受的侵害具有清醒的认识。认识到自身的被害可能性是被害预防心理建立的关键。被害预防心理的强化,是个体在认识到自身存在被害可能的前提下,不断将犯罪预防心理反复提醒并内化于心中,保持较高的被害防卫心理。尤其在被害高发群体遭遇被害高发情境时,不断强化自身的预防被害心理,进而采取合理的针对性措施,对于避免被害尤为重要。

强化被害预防心理保护自己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可以说,“防患于未然”是个体被害预防的理想状态。从被害个体角度而言,要做到不被侵害,强化自我预防心理、保持心理防卫状态十分重要。个体被害预防心理的建立,是以对具体个案发生的心理反射为基础的。例如,电信诈骗案件的频发使得人们对不明来电、短信会保持警觉心理。潜在的被害个体要建立起被害预防心理,需要对自身以及可能遭受的侵害具有清醒的认识。例如,出租车司机群体,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袭击目标。因此,这就要求出租车司机时刻保持警惕,学习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和安全防范知识,这些知识和技巧能够很好地保障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比如,在车内安装报警装置和金属隔离网;避免夜间在城乡结合部、偏僻地区行车寻客;不去可疑路段接送客;工作时不要携带大量的钱财,避免金钱外露;仔细观察乘客的神态和举止行为,如身高、年龄、相貌、口音、穿戴、表情、衣着、行李、人数等是否正常,若经综合考察危险性较大,则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当下,很多女性喜欢夜跑,夜跑固然是锻炼身体的好选择,但安全更重要。最近,我国已经发生了多起夜跑女性被害的案件。夜跑时玩手机、听歌都会使个体对外界的敏感度降低,察觉不到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增加了夜跑的危险系数。所以,女性在夜跑时,应该强化安全防范意识,选择安全、熟悉的路线;尽量结伴而行,选择灯光明亮且人气聚集的地点,不去人迹罕至、偏僻的道路;跑步时间不宜太晚,跑步时不要听歌,最好穿上运动外套,切忌穿着暴露;夜跑时不要带贵重饰品和大量现金。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聘请专业的人士进行陪跑。总的来说,心存侥幸心理、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是个体被害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同个体应当对自己可能遭受的侵害有所认识,这是预防心理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个体在了解可能遭受侵害的情况下,才能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卫措施以避免被害。如何建立预防心理,具体措施如下:

1.个体要实现预防心理的真正建立,首先应当认识到自己的被害可能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皆可能是实施侵害之人,人人也皆可能是遭受侵害之人。认识到自身的被害可能性是被害预防心理建立的关键。由于被害毕竟是少数,这致使许多人认为自己不可能被侵害,没有认识到自身的被害危险性,更遑论预防被害心理的建立。对于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而言,自身的特质决定了其可能遭受不同的侵害,有时候甚至这种个体特征与被害种类之间并不具有明显的因果联系。一般认为,智力低下、新来的移民、受教育程度低、无经验的人是欺骗和诈骗分子最喜爱的对象;身体残疾、老弱病残和女性是抢劫者容易得手的猎物。[46]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高学历、高智商、有经验的人也有过被诈骗的经历。2015年初,深圳就发生过一起特大电信诈骗案,事主常某是深圳某著名IT公司的工程师,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间,被诈骗分子使用境外改号电话和仿冒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钓鱼网站,以冒充公检法人员等方式骗取了1127万元人民币[47]近年来,有关男性被抢劫的报道也不断增加。2013年,贵阳就发生过6人犯罪团伙专抢男性财物,12天内持刀抢劫12起的恶性案件。当询问其为什么只抢劫男性时,犯罪嫌疑人纷纷表示:他们不想欺负女生![48]2014年厦门也曾发生过犯罪嫌疑人4天疯狂抢劫13起,只抢男性不抢女性的系列案件。因为和女友的情感问题,犯罪嫌疑人只选择路上只有一人行走的男性作为抢劫对象。[49]因此,统计学意义的基于犯罪数量得出的犯罪特征有时候并不可靠,盲信此类结论只会导致放松警惕心理,不利于被害预防。总之,只有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被害可能性,才能促使其建立被害预防心理并进而实施被害预防措施。(www.xing528.com)

2.在个体认识到自身可能遭受被害的基础上,应当强化预防被害心理

当危害没有实质降临到具体的个体身上时,个体总是抱有侥幸心理,这也是人之常情。问题是,侥幸心理带来的被害悲剧却时时刺痛着我们的神经。商场中由于父母的一时疏忽而被拐卖的孩子、贪图小便宜而被骗走的巨额财物等案件的发生,很多时候都是放松警惕、心存侥幸造成的。在人人都可能是潜在被害者的背景下,个体应当强化自身预防被害心理——对于高发被害群体更是应当格外注意。被害预防心理的强化,是个体在认识到自身存在被害可能的前提下,不断将犯罪预防心理反复提醒并内化于心中,保持较高的被害防卫心理。尤其在被害高发群体遭遇被害高发情境时(如将儿童带入人员密集场所),不断强化自身的预防被害心理,进而采取合理的针对性措施,对于避免被害尤为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