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中只有5个实验,其中“观察玉米杂种后代粒色的分离现象”实验是大多数学校难以完成的。这5个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并且集中附于教科书的最后部分,与相应的课文内容相隔甚远。教材正文部分很少涉及实验内容,大多是直接讲述现成的结论。显然,这很难说体现了现代生物学的特点。
新的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必修课实验项目(包括探究、实习)共24个。根据实验手段和教学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这些实验分为以下三类:(1)定性观察,如观察叶绿体的结构、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等;(2)定量分析,如有性杂交试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等;(3)模拟探究,如性状分离比例几率的模拟、模拟通过分子杂交鉴定人猿间的亲缘关系等。从实验内容与学生认知关系的角度看,这些实验可以作如下分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对实验的要求,不论从数量还是从类型上,都比现行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明显的扩增,这就为新的高中生物教材在实验方面体现“面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但是,教学大纲的改进不等于编教材可以坐享其成。笔者认为教材在实验内容和编写方式等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在大纲规定实验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简便易行的实验观察内容
大纲中规定了24个实验(包括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这与海外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和教材相比,在数量上尚有明显差距,这当然与我国中学生物实验条件有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中学在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增加实验观察项目上再无潜力,何况有些重点中学的实验条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不明显。下面仅举一个实例来说明。
美国的一本高中生物教科书《现代生物学》(Modern Biology),在讲到自然选择时安排了这样一个实验:让学生用尺子测量100粒花生仁的长度,然后用坐标图表示出来,算出平均值、最大和最小值与平均值的差距,并与其他同学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然后让学生分析以下问题:(1)影响花生仁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如果环境变化使大花生仁成为一种有利变异,该花生种群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2)描述对大花生仁有利的环境变化。你能想出什么样的环境变化对小花生仁是有利的吗?(3)为什么大多数花生仁不像最小的花生仁那么大?(4)你怎样才能确定一个性状(如花生仁非常大)是遗传的结果还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就是这样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就能在教学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测量、统计、比较都是生物学上最常用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在这个实验中都用到了;用坐标图形式表达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表达和交流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选择理论,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指导中提出的最后一个思考题,并不能通过本实验得到答案,尚需学生设计新的实验,这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www.xing528.com)
2.改进实验指导的编写方式
(1)实验指导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在大纲规定的实验中,有些实验需要学生在掌握了相应的概念和原理以后进行,否则难以完成教学目的。例如,“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如果学生连染色体的概念都不清楚,就很难看出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各有什么特点;再比如“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如果学生对DNA的概念一无所知,这个实验的进行就毫无意义。但是,其他大量的实验是既可作为验证性实验,也可作为探索性实验的,如“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等。对于这些实验,笔者认为应该编排在课文讲述有关过程和原理之前。这样做一是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主动发现的乐趣;三是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在实验指导的写法上与验证性实验也应有所不同,应注意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多提出一些紧扣实验目的的问题,使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减少实验观察的盲目性。
(2)应注重对实验原理的解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科书(人教版)的实验指导,一般包括“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讨论”四项内容;现行高中生物课本的实验指导也大致如此。初中生物课中的实验大都是观察较为直观的现象,如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等,这样写实验指导无可非议。新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生理实验和定性、定量分析实验较多,学生在做这些实验时,如果仅知道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而不懂实验的原理,恐怕就只能照方抓药,机械操作,结果所培养的至多是动作技能,不利于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就更是镜花水月了。因此,对于较为复杂的生理实验和定性或定量分析实验,应在实验指导中设置“实验原理”一项,使学生改变上实验课“盲人骑瞎马”的状态。
(3)应鼓励学生正确总结、表达和分析实验结果。正如前面列举的美国教材中的“花生仁”实验一样,通过实验,应该让学生展开多维度的思考,不仅让他们获得“已知”,而且让他们意识到“未知”。因此,实验指导最后部分的思考题,一定要精心设计。
(4)关于由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的实验,实验指导的写法应另辟蹊径。对于这类实验,应该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多提供些可供选择的材料用具,不交代方法步骤,同时指出,学生还可以自己寻找其他可替代的材料用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