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初中学生知识少,经验也较少,形象思维占优势,概念的形成需要直观形象来帮助感知和理解。其次,生物学教学内容是自然界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和生态知识,生理卫生的教学内容是人体的解剖、生理、卫生保健知识等,这些都是具体的,运用直观手段可让学生直接感知的。
根据以上的考虑,我们设计了中学生物教学的一个教学模式:引导自学→举一反三→变式巩固→得出结论。
其程序如下:
1.引导自学
教师指定学生自学课本内容,了解有关概念的名称。此步骤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举一反三
教师发给学生典型的实物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或实验形成概念。此步骤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或实验能力。
3.变式巩固
教师以挂图、模型等形式给出其它变式,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与典型材料的异同点。
4.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巩固概念。3、4两个步骤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检验此模式的教学效果,我们选取初一年级两个班,其人数、男女学生比例、年龄和学习成绩等方面都相似,其中A班为实验班,采用新模式进行教学,B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不同的形态结构的教学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实验,如花的结构、鱼的形态结构等。结果实验班成绩都比对照班好。现以《花的结构》一节的教学实验为例来进行说明。其教学程序如下:
1.让学生自学课文,并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示导学题。
(1)花的结构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花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是什么?
2.发给学生具有典型花结构的材料:桃花、白菜花。(www.xing528.com)
(1)引导学生观察花的外形。
(2)引导学生解剖花,并做记录。
(3)教师让学生回答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3.取出小麦花、大豆花、黄瓜花、柳树花等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与典型花结构的异同点。
4、经讨论让学生归纳出花的基本结构。
B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只利用桃花、小麦花挂图,教师边指图边讲解。
授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利用同一检测题,对两班学生当堂进行达标检测,并相隔两周后,利用这一检测题再次进行检测,看其记忆情况如何。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管是当堂测试,还是两周后的测试中,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包括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班。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效果是必然的。因为,首先此模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认真地观察或动手做实验,学生间的讨论,以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在感性知识和学生自己实践、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因此能较快地上升为理性知识,有利于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此模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初中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喜欢通过实践自己得出结论。变式的应用不仅满足了学生好奇和探索的心理,也给他们创造了思考问题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再次,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虽然此模式有诸多优点,但在运用它时有几点应注意:
1.此模式不具有普遍性。生物学知识形式多样,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等,对于不同的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此模式主要适用于形态结构内容的教学。
3.利用此模式设计教学程序时,关键在于要先用典型,后用变式,以便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