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外国教授对他的中国朋友说:“中国的学生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不发问,这是中国教育应该改变的一个重点”。我们的基础教育恰恰是重结论,不重过程,因此中国学生“没有问题”、创新能力“先天不足”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重视学习的过程,才能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挖掘创新潜能。
一位外国教授对他的中国朋友说:“中国的学生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不发问,这是中国教育应该改变的一个重点”。
我们的学生的确习惯于老师讲,自己记,记下老师讲的一个个过去的结论。似乎老师把结论告诉学生,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似乎学生记下了结论,也得到了知识上的满足。重“结论”、轻“过程”造成灌输式的教育在我们的课堂中随处可见。这种教育也可以出人才,但效率太低,人才质量不高,特别是难以出现原创性人才。因为结论是老师讲出来的,不是学生学出来的,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这样学生既没在思维过程中得到认识上的提高,也没有在推导结论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因此他们学到的是死知识,不是能够指导实践的活知识。
现代教学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是感悟、体验、内化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我们的基础教育恰恰是重结论,不重过程,因此中国学生“没有问题”、创新能力“先天不足”也就不言而喻了。(www.xing528.com)
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尤其是努力扭转长期以来课程过于突出知识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主要应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活动才能真正到达。因此,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重视学习的过程,才能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挖掘创新潜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