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爆炸与宇宙起源:科学小百科揭秘

大爆炸与宇宙起源:科学小百科揭秘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致热的奇点膨胀到现在的状态的。大爆炸理论是宇宙物理学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是在大约 140亿年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状态演变而来的。因此,大爆炸模型预言宇宙中应有 22~24%的物质为氦,余大绝大部分为氢。简单的大爆炸模型与严格的天文观测间形成了美妙的一致。这一预言是大爆炸图景最大的成功。

大爆炸与宇宙起源:科学小百科揭秘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致热的奇点膨胀到现在的状态的。大爆炸理论( Big Bang)是宇宙物理学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是在大约 140亿年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状态演变而来的。本理论产生于观测到的哈勃定律下星系远离的速度,同时根据广义相对论弗里德曼模型,宇宙空间可能膨胀。延伸(数学上同插值相反)到过去,这些观测结果显示宇宙是从一个起始状态膨胀而来。在这个起始状态中,宇宙的物质和能量的温度和密度极高。至于在此之前发生了什么,广义相对论认为有一个引力奇点,但物理学家对此意见并不统一。

最初的 1秒钟是宇宙史上的一道分水岭。在此时刻以后,宇宙的温度已降到一定程度,能用我们现有的物理知识来描述,从而获得一幅大致准确的宇宙鸟瞰图。而在 1秒钟之前,致密、高热的宇宙是一堆人类尚无力了解其行为的粒子,现有的物理规律不足以描述其行为。这是黑箱式的 1秒钟。

在 1秒钟之前,宇宙中应该存在着等量的质子和中子,因为弱相互作用会使质子与中子相互转化,维持其数目的平衡。但到了 1秒钟时,膨胀速度变得太大了,弱相互作用不能再维持质子与中子数的平衡。由于中子比质子稍重一些,质子转变为中子需要消耗较多能量,比中子转变为质子困难一些。然后,弱相互作用停止,中子和质子不再大量互相转换,留下的中子与质子相对数目有一个确定的比值——大概是 1比 6。

在最初 1秒过后、 3分钟之内,中子和质子进行剧烈的聚合反应,形成氘核、氦核和锂核,主要是形成氦核。这个过程用完了所有的中子,余下的质子就成了氢原子核。 3分钟过后,宇宙的温度降到 10亿度以下,物质密度也迅速下降,这类核反应遂告中止。计算表明,最初三分钟里大约有 22~24%的物质形成的氦 4,剩下的物质几乎全部保持氢的形式,仅有十万分之几成为氦 3和氘,还有百亿分之几成为锂。(www.xing528.com)

因此,大爆炸模型预言宇宙中应有 22~24%的物质为氦,余大绝大部分为氢。最初三分钟里形成的氢和氦,构成了宇宙中 99%以上的物质。形成行星和生命的丰富多彩的重元素,只占宇宙总质量的不到 1%,它们大部分是在大爆炸之后很久于恒星的内部形成的。

对宇宙各处的氦、氘及其他元素等的观测,极好地证实了上述丰度值的普适性。简单的大爆炸模型与严格的天文观测间形成了美妙的一致。这一预言是大爆炸图景最大的成功。至百万年前后,温度降至 107~6K范围,宇宙间弥漫着由轻元素原子核和电子、质子等组成的等离子体。 2.5亿年后温度降至 103K时,辐射减弱,中性原子形成,等离子体复合成为正常气体。至 10亿年前后星系开始形成, 50亿年前后开始出现首批恒星,太阳系的形成则在 100亿年前后。

随着时间的前进,在几乎是均匀分布的物质空间中,密度稍微大一点儿的区域通过引力作用吸引附近的物质,从而变得密度更大,并形成今天的气体云、恒星、星系和其他天文学观测到的结构。具体过程决定于宇宙物质的形式和数量,其中形式可能有三种:冷暗物质、热暗物质和重子物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