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不然,从今天的科学院到不久前的高考,都是文理分家,中间有个断层,断层的牺牲品是创新。相比之下,我们恐怕缺了一类为科学和文化“构筑桥梁”的人。当然还有政策,发达国家评估大型科学计划或研究机构,有一项标准叫“教育与普及”,要向纳税人交代自己的工作,我国是不是也应该引进,去弥合科学和文化间的断层?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上海能够发起一场真正的讨论,在更深的层次探索科学与文化的创新。
图1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科学家、发明家达·芬奇(资料图片)
现代科学是在文艺复兴中产生的,甚至有人说创立现代科学的不是牛顿,而是达·芬奇。许多国家设有“科学与艺术院”,两者放在一起。我国不然,从今天的科学院到不久前的高考,都是文理分家,中间有个断层,断层的牺牲品是创新。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点,都是创造思维、创新冲动。一旦科学阉割了创造性,剩下的只是“为稻粱谋”的饭碗和向上爬的阶梯。
为促进科学与文化的结合,我们没有少花力气,包括艺术家为院士画肖像,科学家登台唱戏,但效果并不理想。应该深思的是:我们的社会是不是缺少了什么,才有这种断层?“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两年前用自费建造的深潜器下到深海10 000米,创造了单人下潜的世界纪录;译成40种语言的《万物简史》,作者布莱森不是科学家,但能生动细致地告诉你大科学家们当年怎样创新。相比之下,我们恐怕缺了一类为科学和文化“构筑桥梁”的人。当然还有政策,发达国家评估大型科学计划或研究机构,有一项标准叫“教育与普及”,要向纳税人交代自己的工作,我国是不是也应该引进,去弥合科学和文化间的断层?
图2 好莱坞电影导演、编剧詹姆斯·卡梅隆单身潜入万米深海底(资料图片)(www.xing528.com)
以上三个问题,希望能引起讨论,最好是争论。我国的媒体除了网上,大多数是没有回声的独白。这一回能不能来个例外,用创新精神来讨论创新?“海派”这个词如果剔除贬义,那就是一种具有创意的文化。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上海能够发起一场真正的讨论,在更深的层次探索科学与文化的创新。
(本文原载2014年10月15日《文汇报》,系致《文汇报》编辑部的公开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