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促进科学创新,瀛海探经:汪品先的科学人文随笔

促进科学创新,瀛海探经:汪品先的科学人文随笔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的中国,正处在令全世界同行羡慕的科学春天。文化反思,已经成为中国发展到现阶段必须提上日程的国家大事。为此建议在今后10年里,“提倡文化反思、促进科学创新”,把科学与文化结合起来发展。估计“创新障碍”讨论结束之日,就是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之时。科教和文化单位,对创新文化最为敏感。德国以“科学城市”的评比来促进科普,中国能不能也提倡建设创新型城市?

促进科学创新,瀛海探经:汪品先的科学人文随笔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令全世界同行羡慕的科学春天。然而要使科学投入变为科学创新,不但要有规划,还要有推进创新文化的系统举措。文化反思,已经成为中国发展到现阶段必须提上日程的国家大事。应试教育不改,科研浮躁症不减,投入再大也不见得能创新。为此建议在今后10年里,“提倡文化反思、促进科学创新”,把科学与文化结合起来发展。文化反思,要求我们从古到今系统回顾,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文汇报》的讨论只是起了个头,提出了问题,接下去应当专题研究。估计“创新障碍”讨论结束之日,就是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之时。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促进创新的实际行动不必再“研究研究”,只要群策群力明天就可以开始执行。

创新文化涉及全社会和每个人,绝不只是政府的事,但政府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首先是政策、教育体制科技政策的改进有很大的复杂性,对此可能有一种好办法是放手试点,不一定非要全国一律,更不要封杀地方的积极性,不同风格的形成也许正是创新的途径。同时政府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一旦领导层的讲话开门见山不说套话,社会上的文风自然会焕然一新;一旦不再流行几百人的主席团坐在台上“主持”会议,学校开会时校领导鱼贯入场风光登台的场面,自然也就随之消失。

科教和文化单位,对创新文化最为敏感。导向最重要,学校的特色各有不同,但决不可以去培养扭曲了的“社会人”。担负着科技传播责任的媒体,不少却患有趋同和广告化的通病,把科学家当模特儿宣扬,把研究成果当商品炒作,这种陋习有待主管单位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加以纠正。

从文化角度发展科学,重要的发力点在于科普的质量。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迫切需要将科学进展用非专业的语言进行传播。国外的学报往往对新成果组织点评,对阶段进展展开综述,大型研究计划在设立时就规定有“教育和科普”的举措,更有一些文理兼通的作家精心写作,贡献出科普和科学幻想的精品,而这些都是我们的“短板”。其中的要害在人,我们迫切需要真有爱心的作家和记者投身科学,以满腔热诚去点燃创新文化的明灯。

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会是一个各地齐步走的过程。德国以“科学城市”的评比来促进科普,中国能不能也提倡建设创新型城市?举例说,“海派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如果能重新定位、去芜存菁,上海能不能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争当排头兵?(www.xing528.com)

总之,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与建设小康国家一样具有历史意义而又不可分割的宏伟目标。那时候的中国不单是经济腾飞,而且在精神上一扫暮气旧习,新意盎然地挺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这将是多么令人振奋的前景!

(本文原载2011年2月28日《文汇报》)

【注释】

[1]上海世博会英国馆、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主火炬、横跨泰晤士河的花园桥等经典设计都由赫斯维克工作室完成。赫斯维克是英国新一代富有创造力和原创性设计团队中的先锋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