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钻探1968年始于美国,但传到中国已是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文革”结束,中国学术界开始与世界接触,并听说有“板块学说”这一新名词。原来,地球表层分成多个板块在运动,它们张开后形成了海洋,碰撞后出现山脉。而证明这一板块学说的正是靠大洋钻探——用船上的钻机向深海底下打井,取上岩芯测定年龄,结果发现大洋中间的海底地壳年龄最小,向两边越来越大,这就是板块运动的“海底扩张”。
大洋钻探难度极大——在4 000米深海打钻,从船上将钻具送到海底钻孔,相当于从4 000米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投篮。但是,地面的篮框是亮的,海底却一片漆黑。再向下钻进海底1 000米,那根5 000米钻杆的长度,就相当于5条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再说,深海不能抛锚,钻探船要稳定在同一钻孔上方连续作业,才能将完整岩芯从海底取上来。
因此,大洋钻探是国际海洋高科技的结晶,也是几十年来地球科学新发现的源头。继美国之后,法、英、日等发达国家纷纷加入大洋钻探而形成国际计划,到现在历经40多年盛况不衰。几年前,它已经发展为由20多个国家参与、年预算接近2亿美元的巨型国际合作。大洋钻探如此受重视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原先对深水海底以下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大洋钻探不仅能够证明板块学说,还是各种重大科学发现的源泉。
深海沉积是千万年来海洋变迁的历史档案,大洋钻探把埋没在海底的“史书”取了上来,发现了出乎人意料的史前奇闻。譬如,在地中海底发现了大量盐层,说明600万年前一度干枯成了晒盐场;北冰洋曾经是一个暖温带的淡水湖,5 000万年前飘满了浮萍满江红;大洋钻探还证明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确实有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www.xing528.com)
大洋钻探还有直接应用价值的发现,主要在于资源和防灾方面。譬如,大洋钻探揭示深海形成金属矿的“热液”和蕴藏“可燃冰”的“冷泉”区,发现了生活在海底岩石里的微生物群——“深部生物圈”,这里是地球上微生物最大的储存库,它们可以享有远超“万岁”的高寿;在地震海啸的多发带,大洋钻探可为灾害寻找原因并提供预警。大洋钻探成了地球科学中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成绩最为显著的国际合作计划。
1982年,著名的华人科学家许靖华先生写了一本德文书《一条船引起了科学革命》,译成多国文字,中文书名叫《地学革命风云录》,说的就是这条大洋钻探船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