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载体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范式。随着产业的不断深化发展,载体多样化趋势值得探讨和研究。
开放式的载体形式已渐渐称为创意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文化创意街区、文化创意城市等已在一线城市出现并普及,并带动一线城市的后建筑时代的到来。
愚园路546号,曾经是20世纪初中国著名银行家孙衡甫的旧居,后为上海计算机研究所使用至今。孙衡甫旧居的两栋联通的小洋楼以及周围其余八栋洋楼,貌似平常却心有玄机。藏在弄堂里的中西合璧花园洋房,符合战乱之世许多人不愿声张露富的心理,也是上海新式里弄文化的典型代表。其见证了上海的东方巴黎的歌舞升平与灯火辉煌,也经历了红色革命、民主运动、实业救国的足迹,因而充满故事和人生况味。(www.xing528.com)
上海的路,大多数都被改过名,而愚园路却奇迹般地自命名起,贯穿于各个时代而未曾易名。CREATER创邑邀请如恩建筑操刀设计的创邑SPACE|愚园,在规划期间就在思考如何在改造中尽最大努力延续城市文脉,在创新中优化建筑结构与用途,留住城市记忆。老派的砖红色墙面赋予了这个园区新的灵感,从一块红砖开始,统一园区十栋风格各异的洋房建筑,划分园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边界。红砖墙体上的开孔设计,有选择地引入视线和光线,不规则的排列,给创邑SPACE|愚园带来了轻盈鲜活的动力。一栋建筑特殊的气质,一片街区渊源的文明能够滋养一方人土。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更新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改造与修缮,抑或仅仅是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更是激发再生城市街区活力,激活城市文化底蕴,创造拥有人文情怀、有温度的城市空间。
无论是一栋建筑,还是一个园区,亦或一条街区型态的更新,不仅是将建筑美学赋予建筑外观,更是通过设计改造将建筑功能予以优化,让建筑在城市里焕发全新的生命力。在空间的载体里成长,在互动的氛围里交融,在跨界的体验里滋养,让彼此的成长成就城市的未来。让科技成为一种驱动力,在智能与环保中,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让城市不仅是美好,更是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