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之后,随着现代大学和大学图书馆的诞生,世界各国图书馆学家开始逐步摒弃“重藏轻用”的传统资源管理理念,打破文献资源走向读者的桎 梏,主动创新文献资源管理模式和方法,使资源获得了新生,方便了读者获取知识文化。1856年,就读于哈佛神学院的恰雷斯·阿米·卡特(Chales Ammi Cutter),受聘于神学院图书馆,对近一万册馆藏图书进行了重新整理分类,并按照字顺重新编制了目录。毕业后不久,他正式成为哈佛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仍旧从事新编目录的工作。由于当时学校图书馆目录极不完备,远不能满足读者利用资源的需求,大量丰富的、有价值的馆藏资源几乎处于闲置状态。为此,他经过八年艰辛工作,成功完成了全部馆藏图书目录编制工作,并将目录写在卡片上,排放在阅览室专备的抽屉里,供读者直接使用[6]。这些目录,被认为是美国最早的供读者使用的卡片式目录,为图书馆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成功经验,也是促进、宣传阅读的有效途径之一。1883年,麦维尔·杜威(Meville Dewey)被任命为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馆长,对图书馆组织与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加强了读者服务工作。1884年,在他的组织下哥伦比亚大学创办了最初的图书馆学校——哥伦比亚图书馆计划学院,1887年正式开学,标志着图书馆专业的诞生,并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1924年,阮冈纳赞(S.R.Ranganathan)被任命为马德拉斯大学图书馆馆长,随后至伦敦大学学习攻读图书馆学研究生学位,期间参观考察了一百多所大学图书馆。1925年,回国后继续担任马德拉斯大学图书馆馆长,为方便读者阅读,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和图书馆利用率,他重新组织了图书馆,将图书馆工作分解为一千多个零散的作业环节,把图书馆全部工作进程整理为制订计划(工作分析)、作业分析、日常事务、消灭浪费、相互关系、时间表、表格及登记簿和相应的档案及记录八个方面[7]。他提出借鉴企业管理方法来管理图书馆,从读者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阅读收益角度出发,将教育公众作为自己和大学图书馆的职责。同时,为了践行“读者个人的自我教育”服务宗旨,还提出大学图书馆应具有业余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功能和职责。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马德拉斯大学图书馆极大地提升了校内外读者的阅读意愿,图书馆资源的使用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图书馆的地位和声誉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他近五十年的图书馆事业中,不仅组织成立了马德拉斯图书馆协会,创设了印度国家图书馆,还撰写了五十多部著作,一千五百多篇论文,涉及图书馆学及图书馆工作的各个领域,其中著作《图书馆学五定律》《冒号分类法》和链式索引,更是奠定了阅读推广的理论基础。(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