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著名的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S.R.Ranganathan)撰写出版了享誉世界的《图书馆学五定律》(The Five Laws of Library Science),标志着图书馆阅读服务和推广思想的初步形成。在书中他提出:“书是为了用的”,即强调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不是收藏和保存图书,而是使图书得到充分的利用;“每个读者有其书”,即强调书的使用者,要求图书馆向一切社会大众敞开大门,让每个人都享有利用图书馆的平等权利,真正做到书为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即强调为每本书找到其合适的读者,图书馆不仅要通过开架制提高藏书的利用率,也要通过编制目录、参考咨询和导读等阅读服务等宣传手段实现这一目标;“节省读者的时间”,即强调采用开架借阅以节省读者时间的同时,还强调通过科学排架、目录工作、参考咨询服务、出纳系统、馆址选择等多种途径来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即图书馆是由藏书、读者和馆员三个生长着的有机部分构成的结合体,馆员必须主动适应不断激增的藏书和不断发生需求变化的读者。[4]图书馆第五定律是图书馆职业最简明的表述,核心思想就是要求图书馆向一切人敞开大门,要求图书馆开展推广(宣传)工作,以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和读者阅读率。
同时,在图书馆学“实用派”思潮完全占据主流的美国图书馆界期间,图书馆学“理念派”代表人物皮尔斯·巴特勒(Pierce Butler)在1933年撰写发表的《图书馆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Library Science)一书中同样也强调图书馆作为保存、传播人类记忆的重要机构,强调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提供素材。在其专著第四章中,他更是直接阐明了图书馆员应该掌握文学史、科学史、学术文献史、书目史等知识及其原因,认为图书馆员的任务是为其服务的社会收集对社会福祉最重要的文字记录,并尽力开发这些记录以使之得到最大利用[5]。(www.xing528.com)
另外,几乎与阮冈纳赞处于同一时代的美国图书馆学家杰西·H·谢拉(Jesse H. Shela)在其著作《图书馆学引论》(Introduction to Library Science)中写道:“人们创建图书馆是为了满足某些社会需要……社会是图书馆的支柱,反过来,图书馆必须满足社会的要求并对其负责任……认识图书和了解读者是图书馆生存的量大支柱,而书目工作联系着图书和读者,是图书实践活动的中心。”[6]书中提及的书目工作是解决文献交流问题的最早尝试之一,不仅减轻读者们的阅读负担,更是一把获取精神财富的钥匙,书目工作也成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早期的主要服务内容。这一时期,阅读推广思想虽初步形成,但对推广思想的研究主要还是以实践案例介绍和推广为主,仍夹杂在各种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之中,尚未形成较为独立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