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命早期营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蛋白质、糖、脂肪以及微量营养素是构成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物质基础。生命早期研究的重点是营养素缺乏,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比如宫内营养不良和出生后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患儿的抗感染能力低下,引起反复和严重感染,病死率明显增高。又如母乳含有丰富的核苷酸,一般婴儿配方奶中的核苷酸含量明显低于母乳,临床研究表明添加核苷酸的婴儿配方奶可明显增强抗体产生能力,减轻慢性腹泻,减少反复感染。
2.营养素的双向免疫调节特点
近年发现,营养素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影响与免疫功能有关的基因表达,具有免疫调节效能,包括上调(免疫增强)效应和下调(免疫抑制)作用,从而营养素被认为是免疫调节剂。营养紊乱、免疫功能异常和疾病(包括感染和非感染)的关系广受关注,特别是早期生命营养紊乱引起的炎症反应。美国NIH于2012年成立国际炎症和营养项目政策制订和解释的循证研究项目(INSPIRE),其目的是为全球营养和食品的生产厂家制订指南。指南的制订者包括研究人员、临床医生;研究内容包括5个方面:①收集营养、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②评估营养对免疫功能和炎症的影响;③评估炎症和临床情况(急性和慢性)对营养的影响;④对现有的和新发现的炎症性生物标志物进行评估、解释和使用;⑤提出有关的新研究方向。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寻找营养调节免疫功能的生物学标志物,即免疫相关基因的功能产物(包括炎症因子)。
3.营养素双向免疫调节的举例(www.xing528.com)
已注意到许多营养素具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营养素缺乏或过量均可导致免疫功能失调。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维生素D(VD)不足或过甚都可致免疫性疾病,包括感染、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来的兴趣集中于VD不足易发生婴儿食物过敏,且过敏原口服耐受常常失败的现象。VD不足引起婴儿食物过敏的详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已知VD通过激活抗原提呈细胞(APC)VD受体,促进APC活化、增殖和分化。成熟的APC分泌细胞因子,引导Th细胞分化为相互平衡的各种亚群,发生PIR的结果是:抗原和过敏原被消除,诱导免疫耐受,维持机体恒定。VD不足时,APC成熟障碍,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如IL-4和IL-13,促使初始Th细胞向Th2极化,引起过敏原特异性IgE增高。
营养素具有抗感染和抗炎症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的另一个例子是微量营养素硒。20世纪30~60年代我国发生地区性克山病爆发性流行,临床表现为急性爆发性心肌炎,多发生于婴儿期,病死率极高,存活者常遗留慢性肥大性心肌病。经过大量流行病学、病毒学、感染学和营养学专家的协同研究,发现心肌组织中肠道病毒CB3,患者生活地区土壤缺硒,食物(包括大米、水源等)中硒含量极低,导致患者血清硒水平低下。专家组推测:克山病是硒缺乏婴幼儿感染CB3引起的严重心肌炎。在流行区进行食物中添加硒的几年后该病消失,证实硒缺乏-病毒感染-严重心肌炎的关系。这一现象证实硒具有抗病毒和抗炎症作用,受到全球的重视。随后的研究表明硒具有抗病毒、寄生虫和细菌的作用;母体低硒状态常伴复发性流产、先兆子痫和宫内发育不良,妊娠早期适当补充硒可减少婴儿牛奶过敏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补充硒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降低炎症性肠道疾病(IB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硒调节免疫功能的机制可能为通过硒蛋白发挥抗氧化、促进调节性T细胞活性和增强Th1细胞功能。硒蛋白也通过调控环氧合酶(COX)和脂氧合酶(LOX)抑制前炎症因子类花生酸合成,下调炎症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