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靠的测量数据
测量体格生长指标,必须采用规范、准确、恒定的工具及正确的测量方法,由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如采用杠杆秤(砝码、游锤、杠杆)测量儿童体重;3岁内儿童仰卧位测量身长,3岁后立位测量身高;3岁内采用软尺测量头围等。无条件对儿童体重、身长进行测量时,可按表10-1中公式进行粗略估算。此方法主要用于计算药量及静脉输液量,不能以此作为个体生长评价资料。
表10-1 儿童体重、身材计算公式
2.横向比较并定期纵向观察
横向比较指应用儿童体格测量资料与可供参考的数据相比较,以了解个体在同龄人群中所处位置,全面评价儿童生长状况,以利于尽早发现并纠正问题。通常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较快,纠正后恢复也快。定期纵向观察是指间隔一定时间不断观察,取得测量数据,更易发现个体生长轨道,了解儿童生长趋势。常规生长监测时间如表10-2所示,高危儿应适当增加监测频率。
表10-2 定期评估儿童生长状况(www.xing528.com)
*高危儿:产前、产时和产后存在危险因素影响的儿童,包括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出生体重<1 500 g),小于胎龄儿;新生儿严重疾病,持续头颅B超CT/MRI异常;使用ECMO(体外膜肺),慢性肺部疾病,呼吸机辅助治疗等;持续性喂养问题,持续性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家庭或社会环境差等;母亲孕期感染(TORCH)等医学情况
3.选择合适的参照人群值
(1)参照值的制订:评价个体儿童或群体儿童的生长发育均需与参照值相比较。按统计学要求在有一定代表性的、大样本的儿童中进行体格生长状况调查,在所获得的数据基础上经过统计学处理后获得儿童生长参照值。常用两种基本调查方法:横断面调查及纵向追踪调查。横断面调查是在某一时间段,选择特定的地区、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一次性的群体大规模测量。横断面调查简单易行,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数据,了解调查人群的生长水平及营养状况。纵向调查是在较长时间内追踪一组人群,通过定期、连续多次测量获得资料。由于纵向调查时间跨度大,观测对象容易丢失,资料获取相对困难,故多用于科研。但是,纵向调查能提供生长模式及生长速度资料。
(2)参照值的选择:WHO在2006年已发布世界儿童体格生长参数表及曲线图;中国卫生部(现国家卫健委)也已颁布了2015年调查的中国九大城市儿童体格生长数据。
临床工作中,5岁以下儿童体格生长参照值建议采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5岁以上儿童可根据情况选择2015年调查的中国9市儿童的体格发育数据或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建议需要进行国际间比较时使用WHO标准)。
(3)参照值常用的统计学表示方法:①离差法(标准差法):是用标准差(SD)与平均值()距离的远近来划分评价等级的方法。适用于正态分布状况,一般以±2SD为正常范围,也可分为3个或5个等级。离差法的优点是列表简单,计算方便,但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易出现小的偏差(尤其在±2SD以上时)。②百分位数法:是以中位数为基准值,以其余各百分位数为离散距的等分评价方法。当变量值呈现非正态分布时,百分位数能更准确地反映出所测数值的分布情况。一般以第3~97百分位数为正常范围,并制成表格或曲线图供临床使用。百分位数法可用于非正态分布数据,但缺点是计算复杂,所需表格远远大于离差法。③标准差记分法(Z-score):采用 和SD的数学模型[Z=(X- )/SD]计算各种变量的标准差记分值Z,其中X代表个体儿童的实际测量值, 和SD分别代表参照人群相应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Z值的结果有3种,即为0、正数或负数。一般Z值在±2以内为正常范围。Z值可用于不同质人群间比较,用偏离该年龄组标准差的程度来反映生长情况,结果表示较精确;但Z值为一相对值,且需计算获得,故多用于科研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